高中歷史【必修三】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教學目標:1. 知識與能力
(1)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了解儒家學派的思想家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觀點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以及其他學派的老子、莊子和韓非子的主要思想;
(2)理解孔子“仁”的思想、墨子“仁政”的思想和“性本善”思想、荀子的性惡論、韓非子的法家思想;
(3)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總結儒家思想的形成過程,探尋儒家思想的深遠影響。
2.過程與方法
(1) 引入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相關內容,啟發學生思考“百家爭鳴”和早期儒學出現的時代背景。
(2) 運用比較法、列表法和分析法指導學生對“百家爭鳴”以及儒家思想的相關問題進行歸納。
(3) 最后以早期儒學為重點,組織學生對儒學的存在原因以及現代儒學復興情況進行探討。
2.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通過對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的研究探討,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 通過對“諸子百家”的分析以及了解,培養學生的“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精神。
(3) 認識儒學在中國和世界的發展中所處的重要地位,并且聯系現實,使學生能夠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發揮儒學在現代生活中的積極作用。
※ 教學方式
1. 教學方法:比較法,列表法,分析法
2.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演示,輔之以師生交流討論
※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重點: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原因;早期儒學三大家的主要觀點
2. 難點:理解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歷史意義
※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引言
由電影《孔子》引出課題:前段時間有一部熱播電影引起社會輿論的關注,不少的電影人甚至社會學者,歷史學家都對它表示了極大的興趣。對于這部影片,褒貶不一,它就是《孔子》。由胡玫執導、周潤發主演的電影《孔子》于xx年1月22日正式全國公映。電影描寫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51歲出任中都宰一直到其73歲病逝這段經歷,并挑選了最有戲劇性的墮三都、周游列國、陳蔡被圍等重要經歷進行改編。(播放《孔子》的系列劇照。)
提問:影片《孔子》的時代背景,大家知不知道?答案 春秋戰國時代。
導入新課
影片的主角是孔子,但是,其實在那個時代,有很多孔子一樣偉大的人物。那個時代,是我國思想文化的一次大潮流,無數學者提出自己的觀點主張,它不僅僅是一個諸侯爭霸的時代,也是一個各種思想文化“百家爭鳴”的時代。
二、教授新課
(一)1.“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
(1)“百家爭鳴”的含義
提問:何謂“百家爭鳴”?提示:“百家” 與 “爭鳴”各自含義。 答案:教師通過投影解釋
a.所謂“百家”,是泛指,意為數量多。《漢書•藝文志》上主要分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家、兵家、小說家等十家。
b.所謂“爭鳴”是指爭論和辯難
c.“百家爭鳴”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按照本階級(層)或本集團的利益和要求,對宇宙對社會、萬事萬物作出解釋。于是,他們著書立說,廣收門徒,高談闊論,互相辯難,爭相發表自己的見解。于是形成各流派爭芳斗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