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
第五章第一節《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
【導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通過課件出示圖表,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標志、指導思想、代表人物、活動陣地和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新發展及其影響。
(2)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背景的教學,培養學生對歷史唯物主義關于政治、經濟、文化相互關系基本觀點的理解能力;通過對新文化運動前、后期性質變化的分析,培養學生比較和綜合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領域三方面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培養學生的時代感。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讓學生掌握正確對待東西方文化的觀點,學會辯證思維、全面看問題的方法。
(3)鼓勵學生收集歷史資料,并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分析,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幫助學生掌握收集和分析歷史資料的方法與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使學生認識到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是中國資產階級為打破封建束縛而在思想文化上開展的啟蒙運動,是反封建舊文化的斗爭。它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弘揚民主和科學,為“五四”運動爆發作了思想準備,在國內外產生巨大的影響。
(2)通過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事跡的介紹與分析,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以及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不斷追求真理的精神。
【導學重、難點】
1、重點分析:
(1)新文化運動的實質是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反對封建舊文化的斗爭,只有通過其內容的教學,才能深刻理解其實質,才能使學生認識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當時的斗爭精神和貢獻。這一部分內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學生把握本節內容的關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是本教學的重點之一。
(2)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及其新發展,構成了新文化運動前、后期一個整體。后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使他們選擇和接受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和推進革命的思想武器,這是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成果,因此,新文化運動的新發展,自然也就成為本教學的重點之二。
2.難點分析:
(1)辛亥革命后,盡管成立了中華民國,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并沒有改變,仍然處在封建軍閥統治下;辛亥革命前因對封建思想的批判不徹底,以至于辛亥革命后,北洋軍閥繼續用封建思想禁錮人們的頭腦,思想上是黑暗時期;隨著中國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實
(2)行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反對封建軍閥的統治。袁世凱上臺后,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為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識分子所不能容忍,因此,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是歷史的必然。因為新文化運動離學生的現實太遠,在學習中難以理解,因此,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便成為本課的教學難點之一。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領域三方面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通過分析突破難點。
(3)新文化運動中的知識分子對東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絕對肯定和絕對否定的偏向,如何引導學生從新文化運動的積極性和局限性去認識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便成為本課教學的難點之二。教學時,我用圖表形式,引導學生討論、探究,突破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