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除舊布新的梭倫改革 教案
第2課 除舊布新的梭倫改革一、教材分析
【課標要求】
1.簡述梭倫改革在頒布“解負令”、確立財產等級制度和推行國家權力機構改革等方面的主要措施。
2.指出梭倫改革呈現的“革命性”與“中庸式”的基本特點。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1)識記解負令的內容,確立財產等級制度的方法、標準、權利與義務,以及梭倫改革在發展工商業方面的措施;(2)理解梭倫改革應對貴族反對的策略及現實性,財產等級制度改革不能帶來真正的平等、以及公民權利提高的進步意義和局限性;
(3)分析解負令頒布對雅典社會結構帶來的影響,探究梭倫改革對雅典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2、過程與方法:(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外的內容,從多角度認識、解釋歷史人物,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歷史資料,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通過分析表格觀察圖片,運用比較的方法正確評價財產等級制度;(3)用歸納法概括“解負令”的基本內容;結合背景分析其意義和影響;(4)通過學生表演課本劇,再現梭倫改革內容,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加深學生的改革的理解。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對改革背景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順應潮流,實事求是,改革就能成功;(2)從經濟與政治的關系理解鼓勵發展農工商業的意義;(3)通過對改革內容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進行一場社會變革來調整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因素,從而更好的促進生產力發展,聯系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同樣如此。
【教學重難點】
重點:梭倫改革的內容。
難點:梭倫改革的評價。
二、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復習導入法:根據前一節課學習,請學生回憶梭倫改革的歷史背景,然后直接進入改革具體措施的學習。
★講授新課
梭倫改革的內容
(一)頒布“解負令”等法令:
1、措施:
(1)頒布“解負令”:
含義:“負”指的就是債務,“解負令”就是廢除債務的法令。雅典債的來源:分兩種,即因契約而產生的債和因損害而產生的債,亞里士多德在《尼柯馬赫倫理學》中稱前者為自由之債,后者為不自由之債。梭倫改革前,雅典農民的境況極其艱苦,借了財主的債若還不起,財主就在借債者的土地上豎起債務碑石,借債者就會淪為“六一漢”,他們為財主做工,收成的六分之五給財主,自己只留六分之一。如果收成不夠繳納利息,財主便有權在一年后把欠債的農民及其妻、子變賣為奴。
措施:廢除所有債務;釋放和贖回債務奴隸;廢除“六一漢”制度;
(2)頒布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額法:
目的:防止產生新的債務奴隸;
內容:規定個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額。
(3)制定“遺囑法”:
目的:杜絕貴族任意侵占平民財產;
內容:規定無子女者有權按照自己的意愿,將遺產交給指定的繼承人。
(4)安撫貴族:
目的:減輕貴族的強烈反抗,穩定社會秩序;
措施:允許貴族保留祖傳的地產,使貴族得以繼續保持優越的經濟地位。
特點:調整改革措施,有效地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體現了改革的策略性和政策的靈活性。
2結果和意義:
(1)有效地防止了貴族兼并土地,解除了債務奴隸制對平民的威脅;
(2)促使社會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擴大了公民的基礎:原來的債務奴隸、平民、貴族都成為享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權利的雅典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