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課:音樂與影視藝術教學案
一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主要介紹了19世紀和20世紀世界音樂的發展與變化以及影視藝術的產生發展。19世紀,伴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音樂藝術呈現出了多樣性和民族性。20世紀現代主義音樂興起,爵士樂和搖滾樂先后成為流行音樂的主流。在民族音樂的推動下,世界音樂日益走向繁榮。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19世紀末以后,影視藝術這門新興的藝術形式出現,并發揮了日益重要的影響。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19世紀音樂發展的社會背景;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特點;結合時代的變化理解20世紀的音樂流派及發展方向。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原理認識音樂的發展與時代變遷間的關系。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原理全面評價搖滾樂。影視藝術興起和發展的條件、作用;理解影視藝術是當時政治經濟的反映;拓寬知識面,提高學生鑒賞影視作品的水平和審美情趣。影視藝術興起和發展的條件、作用;理解影視藝術是當時政治經濟的反映;拓寬知識面,提高學生鑒賞影視作品的水平和審美情趣。
(2)過程與方法:分析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的音樂產生的背景;進行音樂欣賞,進入音樂情境,加深對音樂意境的理解并形成對不同類型音樂的進一步認識。主要通過一系列生動的影視素材,以情景再現的形式幫助學生形成直觀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欣賞音樂名作提高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學習音樂家執著追求、熱愛生活的精神和愛國情操。影視藝術是社會進步的產物,反映了人類在科學技術方面的進步;杰出的影視藝術家創造了優秀的作品,豐富了人類的文化寶庫。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特點。電影、電視藝術起源與發展進程;影視藝術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難點:現代主義音樂的發展反映了時代的變化。影視藝術產生和發展的社會條件。
四、學情分析
同學們通過音樂課對于音樂的一些基本知識有所了解,對于音樂有一定的鑒賞能力。特別是很多同學迷戀于流行歌曲和豐富多彩的影視藝術。但是對于音樂與影視的發展與時代變遷間的關系,是當時政治經濟的反映等一些基本原理則不能理解。
五、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小組競賽、討論質疑
六、課前準備
1.學生:預習本課。根據興趣分為古典主義音樂組、浪漫主義音樂組、流行音樂組(又可分為爵士樂組、搖滾樂組)等四個小組,分別通過互聯網或圖書查找其音樂流派的代表人物的圖片、生平、代表作簡介及欣賞并做成課件;有音樂特長的同學準備表演。
2.教師:課前根據學生的興趣將其分組;指導并監督學生完成各自任務;上網查詢相關資料,向音樂老師請教,以便更好地調控課堂;制作本課課件。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
本課引言由照片與文字兩部分組成,介紹了樂圣貝多芬和他的故事。建議教師播放一段貝多芬的音樂片段后以談話法和提問方式引導學生閱讀引言內容。問題:聽了貝多芬的音樂以后,談談你聽后的感受。它反映了什么樣的時代背景?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本課學習。
【講授新課】
一、“19世紀的音樂流派與杰作”
(1)19世紀音樂發展的社會背景
第一,歐洲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促使文藝格局的面貌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