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梭倫改革導學案
第一單元 梭倫改革導學案
【課程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梭倫改革的背景、措施和影響;
2、能力目標:理解梭倫改革應對貴族反對的策略及現實性,財產等級制度改革不能帶來真正的平等、以及公民權利提高的進步意義和局限性;為什么說梭倫改革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3、情感目標:通過對改革背景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順應潮流,實事求是,改革就能成功;通過對改革內容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進行一場社會變革來調整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因素,從而更好的促進生產力發展。
【學習重點】梭倫改革的背景、內容和評價。
【知識鏈接】必修一《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知識導學】
一、梭倫改革的背景:
(一)雅典的自然條件(梭倫改革的背景1)
(1)環境優越:位于 ,有小塊平原;多山靠海、多天然良港;
(2)資源豐富:盛產 、 、優質陶土和 等;
(3)交通便利:有天然 良港 港。所有這些對農業、工商業發展十分有利。
(二)貴族政治與社會動蕩(梭倫改革的政治背景2)
1、城邦國家的雛形:
(1)在“ 時代”,部落或氏族間,長期紛爭不休。大約在公元前9~前8世紀,這些部落逐漸統一,設立以 為中心的中央議事會和行政機構,出現了 的雛形。
(2)雅典城邦平民與貴族之間尖銳的矛盾:
①政治上, 占據了首席執政官等重要職位,還把持了作為最高決策機關、監察和審判機關的長老會議。公民大會(代表平民)沒有實際權力。
②經濟上, 掌握了大部分財富,他們盤剝平民。許多平民無力還債,不得不為債主耕種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為地租交給債主,自己只能保留六分之一,因此被稱為“ ”。 如果還不起債務或交不起地租,他本人及家屬就會淪為債務奴隸。
平民的反抗:貴族的專橫和壓榨,激起了平民的反抗。公元前632年, 發生主要由平民參加的武裝暴動,這次暴動雖然最后被鎮壓,但給貴族統治敲響了警鐘,雅典統治者后來不得不調整統治政策。
(三)工商業發展(改革的經濟背景)
公元前8世紀以后,雅典工商業得到發展。隨著經濟實力的日益壯大, 對舊貴族的政治專權越來越不滿,展開了要求 的斗爭。社會各階級出現分化: 因為占有平原地區的大片沃土,被稱為“平原派”,主張維護貴族 寡頭政治,以鞏固自身的既得權益。 深受債務奴役之苦,他們大都住在山區,被稱為“山地派”,主張實行激進的民主政治,進行徹底的社會變革 。
一般住在沿海地區,被稱為“海岸派”,他們在經濟上主要關注 ,掠奪外邦奴隸與財產;政治上要求打破“ ”的政治專權,分享權利,主張實行溫和的改革。“ 派”和“ 派”共同的目標是反對貴族專權,改革呼聲日益強烈。[來源:第一范文網]
【三派結構圖示:】
(四)梭倫改革的 主觀條件(梭倫任首席執政官)
公元前594年,雅典平民與貴族的矛盾再度激化,內戰一觸即發。在這危急關頭,梭倫當選為首席執政官,并被授予“ ”和“ ”的權力,全權負責修訂法律,進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