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白衣戰士教學案例(精選3篇)
永遠的白衣戰士教學案例 篇1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本文時,考慮到當年,學生們年齡還小,沒有切身體會,課前應讓他們查找有關“非典”的相關資料,以及當時涌現的先進人物的事跡。引導學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華,讓學生與作者同喜同悲,教會學生敢愛敢恨,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品讀、感悟重點詞句,來感受“白衣戰士”----護士長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難點:朗讀、感悟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從中體會葉欣的崇高精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下疑點,把握中心
1、一般的記敘文總是先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再展開事情經過。而這篇文章開頭頗特別,請大家自由默讀,談談不同點。
面對這樣的開頭,我提出可否將文章順序調換一下,變為②③①,行不行?為什么?(不行。因為這篇文章要突出的是葉欣這個人,而不是抗擊“非典”這件事,所以,還是原文的開頭好。)
【這一問,學生在思考中把握了文章的主旨,領會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真正走進了文本,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滲透了寫作技巧的訓練。】
二、抓住主線,引導體驗
1、抗擊“非典”期間,醫護人員的工作有什么特點?(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
2、默讀課文,找出有關語句,細細體會“三高”的特點。
首先,以“高風險”為線,細細品味:
①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必須將堵塞其間的大量濃血痰排出來,而這又是最具傳染性的。
②一個“非典”重癥患者的搶救,往往伴隨多名醫護人員的倒下。
③她深知,也許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夠不讓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
接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微軟用戶1] ,領會“高強度”、“高效率”體現在哪里?
①葉欣身先士卒,從2月8日便開始加班,忙的時候甚至拒絕接聽家人的電話。
②……兩小時過去了,患者終于脫離了危險。葉欣顧不上休息,又拖著疲憊的身軀投入到對另一個患者的搶救中去。(把“拖”換成“邁”好不好,為什么?)
③葉欣像一臺永不疲倦的機器全速運轉著,把一個又一個患者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
師:讀完以后你有什么要問嗎?
生:文章為什么把葉欣比作“一臺機器”?
④勞累了一上午,連水都沒喝一口…… 怎樣讀出感情?指名讓學生讀,其他孩子評一評,讀的如何?老師可范讀。
【學生在品讀中,深刻體會到葉欣身先士卒、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精神。】
三、經典誦讀,感受人格魅力
1、全文是以第三人稱的手法介紹葉欣的感人事跡,著重描寫了葉欣的行為,對人物語言的描寫只有一句,那就是——“這里危險,讓我來吧!”
2、葉欣說這句話時,語氣是怎樣的?(斬釘截鐵)
3、什么叫“斬釘截鐵”?(說話做事,毫不猶豫。)誰能讀一讀這個句子,讓我們能從你的讀中體會到葉欣的“斬釘截鐵”。
引讀: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必須將堵塞其間的大量膿血痰排出來,而這又是最具傳染性的。一個“非典”重癥患者的搶救,往往伴隨著多名醫護人員的倒下,這時她總是說——“這里危險,讓我來吧!”
當梁先生病情惡化,呼吸困難,煩躁不安,需要給予面罩吸養,靜脈注射強心藥,監測心率、血壓、呼吸時,這時她總是說——“這里危險,讓我來吧!”
當需要巡視病房、了解危重病人病情、布置隔離病房時,這時她總是說——“這里危險,讓我來吧!”
4、說話人的語氣是斬釘截鐵的。話不在多,而在精。從這八個字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引導學生暢所欲言。
5、這句話體現出了一種精神、一種風度(舍己為人的精神、把危險留給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給同事……)。所以我們在讀這句話的時候不僅要注意讀出堅決果斷的語氣,還要注意讀出它所表達的內涵,大家再試著讀一讀。
【學生被感染了,在誦讀中,把自己的情感也融了進去。】
四、創設情境,抒發敬佩之情
1、播放錄像再現當時追悼會的場景,在哀傷的樂曲聲中,將學生帶入情境,仿佛親臨花圈如海、淚水如雨的現場。
2、葉欣含笑長眠于鮮花叢中,來與她告別的人很多很多,有醫院的同事,有朋友、親人,有被挽救過生命的患者……想象一下,他們面對葉欣的遺像,會說些什么呢?
同事:葉護士長,你太累了!你總是處處為他人著想,把危險留給自己。你是好樣的,我們一定以你為榜樣,你未做完的事,我們會接著干下去,你安息吧!
孩子:媽媽,我好想你!你為了大家,舍棄了我們這個小家,我們全家都以你為榮,我為您驕傲,媽媽。以后,我也會像您一樣,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重,奉獻出自己的光和熱。您安息吧!
患者:葉護士長,你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哪,你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我們的生命,我們永遠都會懷念你!
……
【通過這一番表白,學生對葉欣的崇敬、哀悼之情得到釋放,對文本理解得更深刻。】
五、回顧全文,升華中心 。
1、讀了葉欣的故事,我們真切感受到葉欣是個好護士,是個好同事,她對病人和同事的無私關愛,也贏得了人們對她的尊敬和愛戴。她去世了,人們依然無限地懷念她,她的音容笑貌將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2、課題中的“永遠的白衣戰士”指的就是這位舍已為人、臨危不懼、身先士卒的護士長葉欣,平常我們都把醫護人員稱為“白衣天使”,那課題可不可以改成“永遠的白衣天使”呢?
3、學生小組討論、交流。(葉欣是“白衣天使”,但更是一名戰士,因為她是在抗擊“非典”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犧牲的。課題用“永遠的白衣戰士”比用“永遠的白衣天使”好,這樣更能突出“戰爭”的殘酷和葉欣的英勇精神……)
4、同學們,在非典戰場上倒下的不止這一位白衣戰士。正是由于這些可敬的白衣戰士無私的奉獻,才有了今天我們這祥和平、安定的世界!
5、(播放《愛的奉獻》音樂,配非典中醫務工作者圖片)看看這一張張微笑的臉龐吧!是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我們建起來一道健康的長城。
讓我們永遠地記住他們——永遠的白衣戰士(齊讀)。
【培養了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板書設計:
11 永遠的白衣戰士
救死扶傷
身先士卒
舍己為人
教后反思: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教學決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告訴,教學應該是一種過程的經歷,一種體驗,一種感悟。”而經驗是體驗的基礎。要想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課文情境,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經驗和頭腦中儲存的相關信息作為感悟課文內容的前提。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本人抓住記敘文倒敘的特殊寫法,讓學生明白這篇文章要突出的是葉欣這個人,并由此,層層深入,抓住主線“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引導學生體驗,深刻體會到葉欣身先士卒、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精神,接著通過指導學生經典誦讀,讓學生與文本產生共鳴,最后通過學生的一番表白和老師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回顧,使學生對文章中心的理解更加深刻。
修改理由:引導學生自學,方法不夠明確,獨立完成難度有些大,耗時會過多,不妨發揮一下集體的力量,用合作學習來完成,學習難度自然小了,學習積極性也變高了。引導學生讀書的方法上還應該更高明一些。不能要求孩子用怎樣的語氣去讀書,這樣顯然有脅迫孩子的味道,不好。
永遠的白衣戰士教學案例 篇2
在教學《永遠的白衣戰士》一文時,理解課文內容之后,為了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進行了知識梳理。
師:“請同學們來讀讀文中讓自己感動的語句。”
生1讀句:“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葉欣像一臺永不疲倦的
機器全速運轉著,把一個又一個患者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
師:“葉欣是機器嗎,不是!她是一個血肉之軀,她有累的時候;可她又分明是機器,高強度高效率地全速運轉著,這哪是一個血肉之軀的人能夠做到的。”
生2讀句:“面對危險和死亡,同事們總能聽到葉欣斬釘截鐵的話語:‘這里危險,讓我來吧!’……甚至聲色俱厲地把同事關在門外……”
生3:“葉欣把同事關在了門外,自己卻在獨力與病魔斗爭,她太勇敢了!這就是英雄啊!”
生4讀句:“她深知,也許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夠不讓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
生5:“我想問問葉欣阿姨,她只想到不讓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可有沒有想過她自己啊?如果她被感染了怎么辦啊,她一定有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吧?他們又該怎么辦啊?”
生6讀句:“勞累了一上午,連水都沒喝一口,只覺得周身困乏疼痛,她不得不費力地爬到床上休息。”
師:“一個簡單的上床動作,葉欣阿姨卻如此費力,她已經用盡了她的全力。此時,老師的眼前看見了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匍匐身體前行的戰士的身影,她已經負了傷,卻仍堅持戰斗著。”
……
師讀,動情地﹚:“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喚,都沒能挽留住葉欣匆匆離去的腳步。3月25日凌晨,葉欣永遠離開了她所熱愛的崗位、戰友和親人……花圈如海,淚水如雨……”
教師的聲音哽咽,朗讀中斷了。有好幾個學生頭伏在桌面上,有的在偷偷擦拭眼淚。
班級里一片靜默……
師:“此時,同學們一定有很多話想對葉欣阿姨說。今天,恰逢清明節,讓我們現在就提起筆,把你的感動,難過,感慨寫下來吧!我想葉欣阿姨一定是能看得到,聽得到,感受得到的。”
生紛紛動筆……
交流:
生1:葉欣,你舍生忘死,為人民服務,打敗病魔,把危險留給自己,把美好的生活留給別人。葉欣啊葉欣,你的精神令我佩服。葉欣啊葉欣,你是一個真正英勇的白衣戰士;葉欣啊葉欣,你為著別人寧愿舍去自己的生命,我為你深深鞠躬,我為中國有你這樣的戰士而感到驕傲!
生2:也許,有些人會覺得你很糊涂,竟然把最危險的留給自己。雖然我是個小孩子,但是我明白你為什么會這么做,我一定會把你的精神發揚光大,你安心地走吧!
生3:你是一個真正的白衣戰士,你是一個愛著我們人民的天使,你是我們心中的神,你是大家心中的守護者!
生4:你成全了他人,卻傷害了自己;你把生存的機會讓給了別人,卻把死亡的可能留給了自己。你舍生忘死地拯救病人,不顧一切地保護同伴,可是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想過你年邁的父母和年少的孩子?!
……
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此時,我只想向葉欣阿姨鞠一個躬!”師順勢提議:“讓我們一起起身,向葉欣阿姨鞠躬。”
孩子們齊刷刷地站起來,一臉的嚴肅,和老師一起,深深地鞠了一個躬。
課末,老師布置一份特別的作業:給葉欣阿姨寫一封信。
反思與分析:
崔巒說:“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體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學生讀著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師生共同隨機交流著自己的感想,逐漸將教學推向了深入。讀書越多,其味越濃。
在一遍一遍誦讀中,學生一步一步地靠近葉欣,一點一點地讀懂了葉欣,更是被深深感動:這是一個英勇的戰士,面對死神和病魔她毫不退怯,她竭盡自己的全力與病魔作抗爭,竭盡自己的全力拯救患者,竭盡自己的全力保護同事。她一心只想著病人的安危,同事的安危,卻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顧。孩子們體會到葉欣阿姨這個平凡的護士卻有著一顆偉大的心靈,醫務工作這個平凡的崗位卻散發著神圣的光芒。
再一遍和學生一起誦讀全篇文章,讀到:“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喚,都沒能挽留住葉欣匆匆離去的腳步。3月25日凌晨,葉欣永遠離開了她所熱愛的崗位、戰友和親人……花圈如海,淚水如雨……”時,我的眼睛突然生澀、模糊起來,聲音竟也哽咽。
我不認為自己失態。在我看來,只要具備起碼的良知的人,面對著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對著無聲的戰場上,獻出自己年輕生命的英雄,都無法無動于衷。我知道孩子們能夠理解,所以才能夠和老師產生感情的共鳴。在那一刻,知識不重要了!學習也不重要了!我和孩子達到了精神的最高境界!我帶著孩子超越了平凡的生活,用心靈看到了崇高,看到了人世間最美好的事物!有好幾個學生也頭伏在桌面上,有的在偷偷擦拭眼淚。朗讀竟中斷了。班級里一片靜默。
我和孩子共同接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這個靜默的時刻是神圣的,是彌足珍貴的。因為在這靜默中,有師生共同無言的感動在流動著,交匯著。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說:“真情的交融,使師與生雙方都同時感受教與學的無窮的趣味與自身的無法估量的潛力,使教學活動進入師生對話、充滿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是的,此刻在靜默中卻在醞釀著學生們澎湃的情感,他們的思維在這樣的靜默中無比靈動。所以當讓他們動筆時,孩子們毫不猶豫地欣然提筆,流瀉出他們的感動。因為真正觸動了他們的心靈最柔軟的地方,此時的發言自然是字字源自內心,句句發自肺腑,具有極深的感染力。
而我則靜靜地期待他們獻上用真摯的心靈烹制的文字盛宴。
這堂課結束了良久,可一種奇特的情愫卻縈繞在我的心中。在孩子們的日記里,也能看到這節課對他們的觸動:葉欣的舍生忘死,老師的哽咽,自己的感動,我們一起的鞠躬。看得出,這種奇特的情愫也縈繞在他們心中。那就是——感動。我不僅為葉欣所感動,更感動于孩子們至真至純的回應。我的動情喚起了學生的真情,而學生如浪拍石的回應更帶動了我的深情。這種應對,是大山的回聲,升騰不息;是海浪的奔流,磅礴動人。
成長了這么多年,經歷了這么多的喜怒哀樂,這顆心已變得漠然。可在今天它又柔軟濕潤起來,我品嘗到感動的滋味。哦,那深深的一躬。
永遠的白衣戰士教學案例 篇3
教材簡介:
《永遠的白衣戰士》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主要描述了2003年“非典”流行期間,廣東省中醫院的護士長葉欣,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臨危不懼,身先士卒,舍己為人,英勇犧牲的感人事跡。
教學過程:
一、開篇設疑,把握主旨
一般的記敘文總是先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再展開事情經過。而這篇文章開頭頗特別,以下是原文開頭的三個自然段:
①科室里似乎仍回蕩著她那爽朗的笑聲,病人似乎仍感受到她那春風般的關切與撫慰。然而,在萬物復蘇的陽春三月,47歲的護士長葉欣卻永遠地走了。她倒在了與非典型肺炎晝夜搏斗的戰場上。
②2003年春節前后,一種極具傳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在廣州一些地區流行,葉欣所在的醫院開始收治“非典”病人。
③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面對這樣的開頭,我提出可否將文章順序調換一下,變為②③①,行不行?為什么?
學生在經過認真的思索后,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不行。因為這篇文章要突出的是葉欣這個人,而不是抗擊“非典”這件事,所以,還是原文的開頭好。
這一問,學生在思考中把握了文章的主旨,領會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真正走進了文本,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滲透了寫作技巧的訓練。
二、抓住準繩,一線穿珠
課文4——7自然段具體介紹了葉欣的感人事跡。我首先拋出一個關鍵的問題:抗擊“非典”期間,醫護人員的工作有什么特點?進而引導學生抓住三個關鍵詞——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接下來,讓學生通過默讀課文,找出有關語句,細細體會“三高”的特點。
首先,以“高風險”為線,穿起一個個語句之珠,細細品味:
①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必須將堵塞其間的大量濃血痰排出來,而這又是最具傳染性的。
②一個“非典”重癥患者的搶救,往往伴隨多名醫護人員的倒下。
③她深知,也許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夠不讓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
接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領會“高強度”、“高效率”體現在哪里?
學生在細致研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到一系列重點語句:
①葉欣身先士卒,從2月8日便開始加班,忙的時候甚至拒絕接聽家人的電話。
②……兩小時過去了,患者終于脫離了危險。葉欣顧不上休息,又拖著疲憊的身軀投入到對另一個患者的搶救中去。
師:哪個字用得最好?
生:“拖”。
師:把“拖”換成“邁”好不好,為什么?
生:不好。“拖”更能反映出她很累。
師;累到什么地步?
生:要癱下來。
師:她為什么不休息?
生:要搶救更多的人?
③葉欣像一臺永不疲倦的機器全速運轉著,把一個又一個患者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
師:讀完以后你有什么要問嗎?
生:文章問什么把葉欣比作“一臺機器”?
生:機器不知道疲勞,她也是。
師:這就是“高強度”。
生:葉欣要搶救許多病人,像機器一樣,把一個又一個患者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
師:就這是―――
生:高效率。
④勞累了一上午,連水都沒喝一口……
學生在品讀中。深刻體會到葉欣身先士卒、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精神。
三、誦讀話語,感受人格魅力
全文是以第三人稱的手法介紹葉欣的感人事跡,著重描寫了葉欣的行為,對人物語言的描寫只有一句,那就是——“這里危險,讓我來吧!”說話人的語氣是斬釘截鐵的。話不在多,而在精。這句話足以表現葉欣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要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細細品味,感受葉欣把危險留給自己、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大無畏精神。
師:葉欣說這句話時,語氣是怎樣的?
生:斬釘截鐵
師:什么叫“斬釘截鐵”?
生:說話做事,毫不猶豫。
師:試著用斬釘截鐵的語氣讀一讀,誰來試試。
師引讀: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必須將堵塞其間的大量膿血痰排出來,而這又是最具傳染性的。一個“非典”重癥患者的搶救,往往伴隨著多名醫護人員的倒下,這時她總是說---------生接讀:“這里危險,讓我來吧!”
當梁先生病情惡化,呼吸困難,煩躁不安,需要給予面罩吸養,靜脈注射強心藥,監測心率、血壓、呼吸時,這時她總是說---------生接讀:“這里危險,讓我來吧!”
當需要巡視病房、了解危重病人病情、布置隔離病房時,這時她總是說---------生接讀:“這里危險,讓我來吧!”
師:從這八個字中你能體會到什么?(學生自由表述)
師:這句話體現出了一種精神、一種風度——她說出了舍己為人的精神、說出了把危險留給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給同事。所以我們在讀這句話的時候不僅要注意讀出堅決果斷的語氣,還要注意讀出它所表達的內涵,大家再試著讀一讀。
四、創設情境,抒敬佩之情
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寫葉欣永遠離開了她所熱愛的崗位、戰友和親人。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作用,播放錄像再現當時追悼會的場景,在哀傷的樂曲聲中,將學生帶入情境,仿佛親臨花圈如海、淚水如雨的現場。這時,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以不同的身份練習說話,抒發內心的感受。
師:葉欣含笑長眠于鮮花叢中,來與她告別的人很多很多,有醫院的同事,有朋友、親人,有被挽救過生命的患者……想象一下,他們面對葉欣的遺像,會說些什么呢?
學生紛紛發言,以不同的身份,表達內心的感受:
同事:葉護士長,你太累了!你總是處處為他人著想,把危險留給自己。你是好樣的,我們一定以你為榜樣,你未做完的事,我們會接著干下去,你安息吧!
孩子:媽媽,我好想你!你為了大家,舍棄了我們這個小家,我們全家都以你為榮,我為您驕傲,媽媽。以后,我也會像您一樣,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重,奉獻出自己的光和熱。您安息吧!
患者:葉護士長,你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哪,你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我們的生命,我們永遠都會懷念你!
……
通過這一番表白,學生對葉欣的崇敬、哀悼之情得到釋放,對文本理解得更深刻。
五、回顧首尾,整合全文。
過渡:讀了葉欣的故事,我們真切感受到葉欣是個好護士,是個好同事,她對病人和同事的無私關愛,也贏得了人們對她的尊敬和愛戴。她去世了,人們依然無限地懷念她,她的音容笑貌將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1、課題中的“永遠的白衣戰士”指的就是這位舍已為人、臨危不懼、身先士卒的護士長葉欣,平常我們都把醫護人員稱為“白衣天使”,那課題可不可以改成“永遠的白衣天使”呢?
2、學生小組討論。
3、交流(教師視學生說的情況補充)
葉欣是“白衣天使”,但更是一名戰士,因為她是在抗擊“非典”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犧牲的。課題用“永遠的白衣戰士”比用“永遠的白衣天使”好,這樣更能突出“戰爭”的殘酷和葉欣的英勇精神。
4、師:同學們,在非典戰場上倒下的不止這一位白衣戰士。正是由于這些可敬的白衣戰士無私的奉獻,才有了今天我們這祥和、安定的世界!
5、(放《愛的奉獻》音樂,配非典中醫務工作者圖片)看看這一張張微笑的臉龐吧。是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我們建起來一道健康的長城。
讓我們永遠地記住他們-------生齊讀:永遠的白衣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