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雄偉的金字塔群
第二單元 古代埃及的歷史遺產
教案一、教學目標 目標內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識記理解運用金字塔的起源公元前27世紀,法老昭塞爾的“階梯形金字塔”是從馬斯塔巴向金字塔轉型的標志。通過對金字塔來源的認識,理解人類文明的繼承發展性。1.舉例說明金字塔超凡的建筑藝術,說明金字塔文明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歷史地位。 2.舉例分析金字塔建筑科學成就,說明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問題探究法閱讀法圖表法歷史比較法1.從金字塔建筑的高超藝術說起,樹立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責任感。 2.收集和整理金字塔研究中遇到的“疑難和奧秘”,培養探究歷史的興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金字塔建筑群金字塔建筑群主要集中分布在今天開羅東北部、尼羅河西岸孟斐斯和從吉薩到代赫舒爾一帶;吉薩金字塔建筑群包括三大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等。通過對金字塔分布區和杰出代表的認識,理解金字塔建筑群是承載古代埃及人民智慧和歷史的建筑奇跡。問題探究法情景體驗法超凡的金字塔建筑藝術胡夫金字塔規模、結構及科技成就;金字塔群建筑存在的歷史意義。通過對胡夫金字塔科技成就、建筑意義的分析,理解古埃及人民的建筑智慧,人類建筑史上的奇跡。問題探究法閱讀法圖表法金字塔研究中遇到的疑難和奧秘古埃及人是如何建造金字塔的?為何建造獅身人面像?認識金字塔的研究中的疑難,理解古埃及文明的神奇性。問題探究法 二、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1.知識結構 2.教材分析與建議 教學重點 古代埃及金字塔文明的杰出代表及其在世界文明產生和發展中的地位;金字塔建筑藝術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成就及意義 教學難點 埃及金字塔研究中遇到的“疑難和奧秘”;金字塔建筑藝術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成就及意義 教材內容分析與建議 本課教材主要從兩個方面向學生介紹古埃及金字塔文明:金字塔文明的起源與發展、古埃及金字塔的超凡建筑藝術。古埃及金字塔文明的產生,是古埃及奴隸制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產物,是古埃及人民智慧和歷史的杰出成果,也是人類建筑史上的奇跡,更是世界文化遺產寶庫中的璀璨明珠。 由于本課涉及的文化遺產知識,趣味性強,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學生容易進入知識情景;因此,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對于本課涉及的“金字塔高超的建筑藝術和金字塔研究中遇到的‘疑難和奧妙’”的理解,以及情感態度的提升等知識,教學有一定難度,對這些知識的處理,教師要把情感態度的提升依托在一定的知識材料上,把情感分成層次,逐步引導,真切的人生態度就不難形成,學生保護文化遺產意識就會自然提高。切忌不能空泛地談感情,也不能用現成的教材結論充當態度認知。 對于“金字塔高超的建筑藝術和金字塔研究中遇到的疑難和奧妙”的理解,建議教師要精講一些重要歷史概念,如:金字塔、法老、獅身人面像等,教師還要充分利用一些圖片、圖示、數據、科技最新研究成果等資料,逐步引導學生認識金字塔高超的建筑藝術,為學生理解金字塔建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成就和意義打下基礎。對金字塔的起源等知識,教師要組織學生討論、分析,當學生探究問題有一定困難時,要適時引導、講解,指導學生獲取問題的結論。 本課引言是由一幅《吉薩三大金字塔正觀圖》和一段文字構成的,引言描述了兩個問題:一是金字塔名稱的來源,金字塔是古埃及國王的陵墓,因其外形酷似漢字的“金”字,故漢譯為“金字塔”。二是金字塔群的杰出代表,今天埃及的孟斐斯和從吉薩到代赫舒爾的墓地金字塔是世界人類文化遺產寶庫中的建筑奇跡,其承載著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歷史,特別是孟斐斯和從吉薩到代赫舒爾的墓地金字塔于1979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建議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引言內容。問題一、古埃及國王──法老的陵墓,為何被稱之為“金字塔”?問題二、假如你計劃去埃及游覽古埃及金字塔的歷史遺址,你選擇的典型地區有哪些?以你游覽的感受為基礎,說一說埃及金字塔在世界文化中的歷史地位?通過提問使學生對本課內容有初步了解,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靈活導入本課學習。 第一目“金字塔的來源” 本目教材內容依次講述了金字塔來源的社會背景、金字塔文明的發展和杰出的文明代表,說明古埃及文明的繼承發展性,古埃及金字塔文明是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影響而產生的。 (1)奴隸制經濟的重大發展是古埃及金字塔文明起源的經濟基礎。 約從公元前35xx年開始,尼羅河兩岸陸續出現了幾十個奴隸制小國。公元前30xx年左右,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起來,統一后的古埃及奴隸制經濟得到了重大發展。農業方面,大麥、小麥、亞麻、葡萄、無花果等作物都已種植,農業技術雖然原始,但仍有一定發展,加之尼羅河每年定期泛濫,河水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農業種植和糧食產量的提高,大量的糧食可供養龐大的統治階級和廣大的手工業者。手工業方面,古埃及的建筑、采礦、冶金和金屬加工業、造船、制陶、釀酒、紡織等部門都很發達。發達的奴隸制經濟是在國王控制之下的,國王不僅直接占有大量的土地、勞動力以及其他財富,而且還控制了國家對外貿易和一切戰利品,據考古資料,古埃及國王可以把土地和勞動力捐贈給神廟,并把土地贈給貴族。充足的經濟力量和擁有經濟的控制權,使古埃及國王們可以動用全國的人力和物力修建雄偉的陵墓。 (2)古埃及國王集宗教和世俗權力于一身,對全國實行專制統治,是金字塔文明起源的政治基礎。 古埃及王國時代,國王是國家權力的象征和代表。國王之下有一宰相,主持日常政務,主管行政、司法、經濟和宗教事務,擁有相當大的權力,但決策權并非在宰相手中,而是在國王手中。其他官吏都對國王負責,并對國王的寵惠感恩戴德。在古埃及,國王的話就是法律,國王可頒布相當于法律的敕令,對其臣民有無限權威,一切臣民都是國王的奴仆。國王還利用神權以強化王權,強化奴隸主統治,專制集權使古埃及國王生前就動用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自己修建巨大的陵墓──金字塔,這些金字塔是國王們權力的象征。 教師要求學生閱讀本目教材──【學思之窗】所提供的材料,思考【學思之窗】提出的問題,師生充分討論后解決,以此提高學生對中外文明異同點的認識。 (3)古埃及古老的陵墓文化,是金字塔文明來源的文化基礎。 古埃及出現的馬斯塔巴式王墓和貴族墓,明顯地反映了奴隸制君權擴大以及國家財富日益集中的特點。馬斯塔巴,不僅在地下有許多墓室,而且還有地上建筑(其形狀如同阿拉伯人院子中名叫馬斯塔巴的凳子)。埃及初步統一后,法老們為了追求陵墓的威嚴與壯觀,逐步將條形高臺重疊升高,后來幾經變化,最終演變成金字塔。公元前27世紀,法老昭塞爾的“階梯形金字塔”,是從馬斯塔巴向金字塔轉型的標志。“階梯形金字塔”的塔身為臺階形,分六層,自上而下逐層縮小,實際上是六個大小不一的“馬斯塔巴”重疊而成。古埃及國王斯涅弗建造的第一座金字塔原為一個階梯形層級金字塔,后來將各層階梯填平,成為一個角錐體的金字塔;以后,斯涅弗魯再次命人建造了一座真正角錐體金字塔。可以說,馬斯塔巴陵墓文化是層級金字塔向角錐體金字塔發展的文化基礎。 建議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本目教材──《階梯金字塔》圖,加強學生對金字塔文明演變歷程的感性認識。 (4)古埃及金字塔的杰出代表。 目前在尼羅河下游發現的金字塔共約八十多座,集中分布在今天開羅東北部、尼羅河西岸孟斐斯和從吉薩到代赫舒爾一帶。這些金字塔多數已經成為一堆沙石,尚屬完整的有三十多座。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位于今天開羅西郊吉薩高地的金字塔群。 吉薩金字塔建筑群包括世界聞名的三大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以及多座小型金字塔。三大金字塔分別是胡夫、哈佛拉、孟卡拉祖孫三代的金字塔,都建于第四王朝(約前2613~前2498年),是埃及金字塔建筑中的經典之作。三座大金字塔沿尼羅河西岸一字排開,塔身為精確的正方錐體,都用淡黃色石灰石砌筑,外面貼一層磨光的白色石灰石。為避免相互遮住陽光,彼此呈斜線排列,既錯落有致又遙相呼應。遠遠望去,在藍天黃沙的襯托下顯得格外巍峨壯觀。 本目內容是本課的重點內容之一。建議教師用提問方式,提出具有層次性的問題,可設計以下幾個問題:問題一:古埃及金字塔文明起源的歷史背景是什么?問題二、古埃及金字塔文明發展的簡單狀況是什么?問題三、古埃及金字塔群中的杰出代表有哪些?請你說一說這些杰出代表的總體特征怎樣?然后組織學生閱讀課文知識,討論難點,學生對話、師生對話,逐一解決問題,使學生明白金字塔群承載著古代埃及人民的智慧和歷史。 第二目“超凡的金字塔建筑藝術” 本目教材內容以位列吉薩三大金字塔之首的“胡夫金字塔”和“哈佛拉金字塔外的獅身人面像”為例,講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高超建筑藝術,探微金字塔研究中的“疑難和奧秘”,說明金字塔建筑群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成就和意義,展現了古埃及金字塔文明在世界文明產生和發展中的地位。 (1)胡夫金字塔的建筑藝術。 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胡夫國王時期修建的,是埃及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金字塔,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其建筑師是胡夫的兄弟──海米昂,地址被選在孟斐斯附近的尼羅河西岸的基澤。胡夫金字塔高約146.5米(由于自然侵蝕,現實際高度為137米多),每邊約長237米(現實際長230多米)。該金字塔用了約230萬塊大小不等的石頭,平均每塊重約2.5噸。 教材先從胡夫金字塔的外表宏偉特征說起,然后談論其內部構造的復雜。胡夫金字塔的入口處于塔的北側,高出地面約二十米處,非常隱秘。塔內有上下兩條通道,下通道深入塔底30米,盡頭有一墓室,內有大量隨葬的器皿和食物等;上通道先通過一個墓室,也稱“王后室”,再向上直至國王墓室。墓室的墻面和地面都由大理石砌成,表面光滑;墓室頂部為平面,由九塊重約五十噸的石板拼成,上面筑有五間小屋,頂部呈人字型,以分散墓室所承受的壓力。墓室內壁上,有反映當時生產和生活場景的浮雕,精美絕倫。 建議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胡夫金字塔結構示意圖》和《胡夫金字塔內的狹窄通道圖》,然后組織師生對話,使學生認識金字塔建造的高超建筑技術。 胡夫金字塔的科學精確度相當高,塔的四個底邊誤差不超過20厘米,精確度達到千分之一以內;此外,胡夫金字塔還堅實穩固,結構精密,石塊間沒有使用任何黏合物,石塊相咬合的接縫嚴密,連刀片都插不進,令人驚嘆。 教材進一步提出:在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幫助的古代,埃及人是怎樣建成如此龐大而精確的金字塔呢?教材引用了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傳世著作《歷史》中關于金字塔修建的方法,但希羅多德本人對這種說法也無從確認。因此,有關金字塔的建造成了一個難解之謎。各國的學者對金字塔的建造方法作過許多研究,提出過很多假說或猜想,但至今沒有令人信服的結論。 指導學生閱讀本目教材──【資料回放】內容,加深學生對“金字塔研究中存在的疑難和奧秘”的感性認識,然后設計提問:你還知道胡夫金字塔研究中存在的其他“疑難和奧秘”嗎?以此提高學生的歷史探究精神。 (2)獅身人面像的建筑藝術。 教材內容先敘述獅身人面像的建筑藝術:赫赫有名的獅身人面像位于哈佛拉金字塔外的東北面,它由整塊巨大的天然巖石雕刻而成。傳說它的面部是根據哈佛拉的面貌雕成的,頭戴皇冠,目視前方。身軀呈臥獅的造型,兩爪自然前伸。造型很像古希臘神話中的妖怪斯芬克斯,所以又稱斯芬克斯像。獅身人面像將人的智慧與獅子的威猛合二為一,堪稱世界雕刻史上的珍品。 建議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本目教材──《獅身人面像》圖,加深學生對“獅身人面像的建筑藝術”的感性認識,同時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 接著教材提出獅身人面像的建筑疑問:古埃及人為什么會在法老的墓地里建造這么一個半人半獸的巨大雕像呢?歷史上雖有很多傳說,但時至今日人們也沒有找到合理的答案。 建議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本目教材──【歷史縱橫】資料內容,加深學生對“獅身人面像研究中疑難和奧妙”的感性認識,然后設計提問:關于獅身人面像的建造,你還知道哪些知識?以此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3)金字塔建筑群的社會文明價值。 教材內容論述了金字塔建筑藝術存在的意義:埃及的金字塔建筑群不僅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是歷史上未解的千古之謎。作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中唯一幸存的實體,金字塔群歷經了四千多年的風霜洗禮,依舊向世人昭示著古代埃及文明的高超技術與成就。每年不僅有大批各國的旅游者前來觀光,而且還吸引著世界各國的許多學者和科學家,前來進行實地考察和科學探索。這段論述對于學生理解“古埃及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怎樣的歷史地位?”很有幫助。 本目內容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建議教師充分利用本目的【歷史縱橫】內容,引發學生對金字塔建筑群在科學技術方面成就和意義的思考,對于教材有關“金字塔建筑群的意義”的分析,如果感覺不足,還可以引用教材以外論述,適當展開,培養學生關注人類文化遺產命運的情感。三、教學設計與案例 1.教學設計 關于“金字塔的來源”一目。 公元前27世紀,埃及金字塔的建造開始脫胎于埃及古老的陵墓“馬斯塔巴”,逐步向角錐體金字塔發展,埃及第四王朝的金字塔建造進入全盛時期,金字塔的規模和數量都達到了空前絕后的頂峰,那么,金字塔是在什么歷史情況下起源的呢?金字塔建造轉型的標志事件是什么?由此導入本目學習。 為了使學生直觀感受世界文化遺產,在教學中可用powerpoint出示《吉薩三大金字塔正觀圖》、《階梯金字塔圖》、《尼羅河自然風貌圖》等圖片資料,然后結合金字塔文明起源的社會背景,給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問題一、尼羅河奴隸制文明是怎樣發展來的?古埃及國王在國家生活中的地位如何?古埃及古老的陵墓文化對金字塔文明有何影響?然后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并分組討論,逐個解決問題。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加以指導,幫助學生歸納和理解,并認識古埃及文明發展的歷史繼承性。 對于“金字塔建筑藝術發展”的學習,在教學中,可以設計以下問題:問題一、古埃及法老陵墓從馬斯塔巴向金字塔轉型的標志是什么?埃及金字塔群的地理分布狀況怎樣?問題二、金字塔群的杰出代表建筑有哪些?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加以指導,幫助學生歸納和理解,認識古埃及金字塔文明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歷史地位。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本目的【學思之窗】內容,思考【學思之窗】提出的問題,用教材中的相關知識和中國古代史中“始皇帝來歷”的知識,幫助學生從中外文明發展中,比較出古埃及君主和古代中國君主在稱呼上的異同。 關于“超凡的金字塔建筑藝術”一目。 本目教學,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外動手收集金字塔建筑群的圖片、文字資料,分類編輯,在課堂上分組展示;或者,經過精心動員準備,在班級挑選幾名同學扮演胡夫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的話說節目,讓主持人領著同學們由外到內觀賞胡夫金字塔的建造藝術,由主持人話說獅身人面像的精彩,主持人充分運用精巧語言,給同學們留下串串謎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精神。這樣自設情景,身臨其境地感悟歷史,學習一定會更加深刻,也有趣得多。 教學中,教師還可設計以下問題:問題一、你能用具體史實來說明胡夫金字塔外觀上的宏偉、結構上的復雜、技術藝術上的精湛嗎?你還知道胡夫金字塔精湛藝術的其他知識嗎?請舉例說明。問題二、胡夫金字塔研究中,遇到了怎樣的疑難?請你用史實說一說,對胡夫金字塔研究中的疑難,學者們作出了哪些推測?問題三、哈佛拉金字塔外的獅身人面像有何藝術特征?研究獅身人面像的建筑藝術時,遇上了怎樣的疑難?你對這一疑難有合理的解釋嗎?問題四、埃及金字塔建筑群的存在有何歷史意義?今天,你認為應該怎樣開發保護金字塔建筑群?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認識“超凡的金字塔建筑藝術”,理解金字塔研究中存在的疑難,分析出金字塔建筑藝術的技術成就和歷史意義,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熱愛自然,關注人類文化遺產命運的價值觀。 指導學生閱讀本目教材──【資料回放】和【歷史縱橫】內容,讓學生了解眾多學者、國家對金字塔研究的不懈努力,在此基礎上,開拓學生視野,培養積極進取的人生價值觀。 2.教學案例 案例一 導入新課時,可用問題情景法導入本課學習,可先用教學多媒體展示一幅埃及金字塔圖片或獅身人面像圖片,然后教師說:這一個位于非洲東北部的神秘國度,確實架構起整個非洲文明,不論是金字塔的偉大建筑技術,還是木乃伊的醫學成就,都深深影響著現代文明。金字塔內究竟有著多少密道、當初如何建造而成,一直是現今科學家的熱衷議題。教師接著提問:古埃及陵墓為什么被稱是“金字塔”?埃及金字塔在世界文明中具有怎樣的歷史地位呢?請同學們根據導言內容回答。由此導入本課學習。 案例二 在分析胡夫金字塔建筑藝術時,用powerpoint出示《胡夫金字塔結構示意圖》和《胡夫金字塔內的狹窄通道》圖片,結合教材對胡夫金字塔構造的文字敘述,構建下列知識體系表: 案例三 使用教材【歷史縱橫】【資料回放】【學思之窗】等材料內容,若需要在這些材料上設計問題,一定要把問題以“有意義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勢利導,破解教學難點和重點。例如:【學思之窗】“對比一下,古代埃及和中國的君主,在稱呼上有何異同?”的材料。 問題探究──“有意義”方式展現 教科書【學思之窗】文字史料舉例轉化為趣味性問題學生感想問題特征法老是古代埃及王國時期國王的尊稱。原意是大的宮殿,后來逐漸成為國王的代名詞,意為居住在宮殿里的人。法老既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也是神的化身。他們自稱是太陽神的兒子,許多法老還在自己名字的末尾寫上太陽神拉的名字。中國古代的君主稱“王”、稱“天子”、稱“皇帝”。對比一下,古代埃及和中國的君主,在稱呼上有何異同?例1:假如你是古埃及王國時的一名臣子,你尊稱國王是什么?1.貼近生活,有意思!人文化親和性例2:你生活在古埃及國王身邊,你覺得國王擁有怎樣的權力?2.身臨其境,試試看!情景化激發性例3:你知道中國古代君主有哪些稱呼嗎?你能說出古代中國君主為何稱“皇帝”嗎?談一談你對古埃及國王和中國皇帝擁有的權力的看法,好嗎?3.有挑戰性,努力做吧!層次化開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