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教案
(投影有關圖片,幫助理解課文)
新型的景觀設計遐想:
景觀與城市的生態設計反映了人類的一個新的夢想,這個夢想就是將自然與文化、設計的環境與生命的環境相融合,將美的形式與生態功能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讓景觀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讓其消融,進入千家萬戶,它要讓自然參與設計,讓自然過程伴依人民的日常生活,在生活中享受優雅醇和的自然美感。
第五部分: 幾點遺憾。
這是設計完成之后的重新審視,有些在設計的過程中就已經覺察到了,但因種種原因而未能改變現有設計,表現了設計師的嚴謹的態度。
五、總結課文:
《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作為說明文的學習要點:
1、新穎獨到的設計理念和超越傳統的設計行為。
2、層次清晰、主次分明的寫作思路和文章結構。
3、自然流暢的語言表達和嚴謹準確的科學闡述。
4、豐富的人文、藝術內涵以及生動的文化氣息。
本文的副標題是“一個景觀設計師的手記”,它表明這是一個設計者對自己的作品的回顧和闡釋,這里面有對設計的前后思路的清理,也有對具體景觀設計的考慮,結構層次清晰,主次分明。前四個部分都使用了“理解”一詞,表現了設計師超前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態度。五個部分之間互相照應,互為補充,在層層闡發中清晰地表達出超越傳統的思想和行動。本文語言表達自然流暢,集科學性、人文性、藝術性于一體,嚴謹簡明、形象生動而又富有文化氣息。
六、課堂鞏固:
1、《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是按什么樣的步驟來介紹歧江公園的設計的 ?
答: 《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是按設計師對幾個問題的思考來介紹歧江公園的設計的,這個問題分別是如何理解“場地”、“文化與傳統”、“自然”、“設計”。文章的結構也是按照這個順序來安排的。
2、文中“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答:“足下的文化”按作者的解釋就是:“本設計所要體現的是腳下的文化——日常文化,作為生活和作為城市記憶,哪怕是昨天的記憶的歷史文化;那些被遺忘、被鄙視、被踐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歧江公園使我們看到了那些被熟視無睹的人們,推開了被時光默默湮沒了的‘單位’之門,迎面吹來清新怡和的風,聽到勞動的人們在歌唱!
“野草之美”就是:“本設計所要表現的美是野草之美,平常之美,那些被遺忘、被鄙視、被踐踏的自然之物的美!薄耙安菔敲赖,因為它和莊稼或鮮花在本質上并沒有區別!薄靶碌沫h境倫理則在更理性的層面上告訴人們,鄉土野草是值得尊重和愛惜的,它們之于人類和非人類的價值絕不亞于紅皮書上的一類或二類保護植物。在每天都有物種從地球上消失的今天,在人類日益遠離自然、日益園藝化的今天,鄉土物種的意義甚至比來之于異域或園藝場的奇花異木重要得多。”
3、讀了《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你最欣賞設計師對公園哪一部分的設計?說說你的理由。
答:歧江公園體現了設計師富于個性與創新的設計理念,在當代中國景觀設計中影響很大,設計師注意保留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注意人與自然的親近和諧,所以,他沒有把原先造船廠完全推倒,而是通過設計對它進行藝術性的保留,使之成為人們文化記憶的坐標,在公園植被綠化上,設計師注意使用當地的鄉土植物,用意也是很深的,這些都使歧江公園具有個性化的美。
七、布置作業:
1、積累字詞。2、完成《學習評價手冊》相關訓練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