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必修三
b.父親偷偷停止服藥,主要是舍不得花錢,同時也說明當時缺乏起碼的醫藥衛生條件。
c.父親關心而弄不明白各種國家大事,既反映了他的愛國情結,也表現了他的愚昧無知。
d.文章開頭說“我的父親……像一把黃土”,結尾說“我就撒下這一把黃土”,首尾呼應,深化了“黃土”的象征意義。
e.作者文筆樸實,但善于運用細節描寫、生動地刻畫出父親的形象,表達了對父親真摯的情感。
f.作者筆下的父親同朱德筆下的母親一樣,雖然極
其平凡,但都具有感人的人格力量。
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通常指通過什么手法來刻畫了什么形象,或形象有什么特殊的意義;鑒賞語言通常指語言的風格如優美、華麗、淡雅、含蓄、深刻等,或語言是否準確、簡煉、生動;鑒賞表達技巧通常指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原則、規律和方法,主要有表達方式(記敘、說明、議論、抒情),表現手法(想象、聯想、烘托、對比),結構(起承轉合、承上啟下、照應、鋪墊),修辭運用等。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通常指能夠對作者的觀點看法作出中肯適當的評述,判斷其正誤,分析其意義,甚至要談出自己對作者的觀點和態度的體會與認識,要融進自己對人生、社會的某一方面的感悟。
應用自測解析
1、a(b項“龜(jūn)”,b“糙(cāo)”,d“殲(jiān)”)
2、d(a項“弛”應為“馳”,b項“弊”應為“敝”,“中”應為“宗”,c項“祥”應為“詳”。)
3、a(“靈動”指活靈活現,有意味,而“優美”在意味上就差了一層;“嘮叨”是反來復去地說,表現老人們的守舊落后;“文雅”是指言談、舉止溫和有禮貌,“雅觀”,指裝束打扮、舉動優雅美觀;“盡管……但”組成一組轉折關系的復句,“即使”是表示假設關系,與“可”不搭配。)
4、①象征了“我”的父親 ②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無聞的中國老一輩的農民 ③象征了博大寬容(本文運用了象征手法,“黃土”是象征物。它象征什么呢?文章開頭第一句說:“我的父親是一個極普通的農民,勞動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黃土。”這便是答案第一點所本。第二三句又說:“黃土長了莊稼,卻并不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國老一輩的大多數農民都是這樣。”這便是答案第二點所本。倒數第三段說:“黃土是博大寬容的……”這便是第三點所本。)
5、①父親是中國老一輩農民的代表 ②勤勞,直到臨終念念不忘的還是鋤頭、莊稼、收割 ③節儉,對自己十分慳吝,舍不得亂花一分錢 ④善良,與世無爭,惟一的祈求是過上安穩的日子 ⑤精神上的貧困,關心卻弄不明白國家大事。(譬如答案第一點便是依據文章首段作概括的,第二點是依據第三段作概括的,第三點是依據第二段概括的。第二至五段后的一句話便是“簡要分析”,也可以說得更詳細一點。)
6、廣大農村還很落后,生活水平還很差,人們精神還很貧困。(這篇文章主要描寫老一代農民的生存狀態和心理,為此寫他們生存環境。本題要求依據這種生存環境作推斷、作概括。這便是依據文中的材料推斷出新的結論來。為此要準確把握文中的“環境”(背景)描寫,并在語言上作轉換。意思對即可)
7、b、c(b項“說明當時缺乏起碼的醫藥衛生條件”文中并沒有談及,從文中看出起碼的醫藥衛生條件還是有的;c項“愛國情結”太拔高了,而“愚昧無知”又把父親說得太低了。這兩項的錯誤是走向了兩個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