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溪詩序》
生:(齊聲洪亮地)老師再見!
【點評】由老師就課文局部行文技巧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體會,內容技巧并重。
適時對問題探源法進行歸結,既顯示理性深度,又使學生易于操作、學以致用。最后明確要求學生用問題探源法解決問題,以鞏固強化。
附:板書設計
愚 溪 詩 序
柳宗元
溪
莫利于世 秀美
愚 智
不合于俗 寂寥
我
同'愚'相憐 癡心不改
【總評】'雙促雙發'旨在使師生雙方在平等的教學氛圍中和對話式的教學狀態中共同促進、提高、發展,而問題探源法正是教學相長的最佳方式之一,也是師生溝通的一個最佳渠道。本教例中,就是通過一個個問題被'發現――提出――探究――解決'的過程,使師生雙方在一種令人輕松愉快的創造狀態中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雙促雙發'的目的。
文言文教學的新嘗試
王群麗
按照慣例,文言文需要精講,教師總是對重點字詞的詳細提示,以逐字逐句的串講進行微言大意的剖析。即便是自讀,老師也是小心翼翼的扶著走。拿到文章,教師是一個中介者,總有販賣知識之嫌,能不能讓學生直接感受作者領悟作品呢?根據保加利亞心理學家洛扎若夫的教育心理學原理,人的學習活動不僅僅靠大腦皮層結構,而且是在情感和潛意識的共同參與下進行的,是潛意識與顯意識交替的心理活動。當潛意識和顯意識處于和諧的相互作用的狀態下,學習效益就會成倍的提高。重視他們感性的、直覺的、潛意識的心理活動,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面對方興未艾的研究性學習,高二學生沒有過多的精力去搞研究性的學習,但能否在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讓學生體味檢索、處理,加工運用信息的樂趣呢?平時我喜歡上網,也經常找出來相關的材料貼在墻后,供他們隨意瀏覽。
下面談談我對柳宗元《愚溪詩序》一文的教學設想和實踐。
首先,我給孩子們找來了《愚溪詩序》相關的材料。選擇什么樣的材料也是至關重要的。朱光潛論古詩詞的鑒賞要學會'知人論世',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讓學生通過閱讀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去走進作品,去同喜同悲、共樂共怒,在對人物的生平事跡、寫作背景、寫作緣起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之后,更深入地感動于情感之美,產生共鳴,產生向往。我們學的是柳宗元《愚溪詩序》,就應該對柳宗元的散文有著較全面的認識,所以我印發了《柳宗元散文》這篇文章,對柳宗元的身世和文章進行了詳盡的介紹,讓孩子們對柳宗元有個總體的感受和認識。至于課文,我印發了自讀提綱,相關資料,包括背景介紹,地理環境,參考譯文,還精選了一篇賞析的文章,對課文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