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記 (蘇教版)
六.在課文中找出能轉換行文角度的過渡句
……
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嗚乎,亦盛矣哉!”用抒情方式結住敘事以引起議論。
第2自然段的最后“獨五人之激繳,何也?”一句設問引起敘事。
第3自然段的開頭“予猶記……”,其作用領起敘事。
第5自然段的開頭“嗟夫”,表示上文(3、4自然段)的敘事已終結,由此轉入大段議論。
第6自然段的開頭“由是觀之”,承接上文(5自然段)的議論并進一步展開
教師總結:從這里看出,這篇文章敘事議論有機融合,文章的第一部分(開頭至第四段)主要是記敘,第二部分(第五段至結尾)主要是議論。但在記敘中又夾著議論,在議論中又夾著記敘。敘議結合,是文章的優點。
七.時代背景:
明王朝為維護其反動統治,設立了錦衣衛等特務機構,在全國范圍內由上到下地建立了一整套特務統治。這些機構的組織者,大多是皇上寵信的宦官。宦官魏忠賢把持朝政達七年之久,黨羽遍布天下。
應天巡撫周起元得罪于魏閹而被免職。已削職鄉居的周順昌(蓼洲周公),同情周起元,當眾辱罵魏閹,魏因此懷恨在心。天啟四年,魏閹借機指使死黨蘇州巡撫毛一鷺加罪周順昌并逮捕了周順昌。這一行為激起了蘇州人民極大憤慨,于是趁毛一鷺等人逮捕周順昌之機,群起反抗。他們毀官府,殺緹騎,毛一鷺躲進廁所才免一崐死。這次斗爭被鎮壓后,朝庭在蘇州大肆捕人,顏佩韋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義。一年以后魏閹被皇帝貶往鳳陽看陵,魏忠賢于途中畏罪自殺。周順昌冤案始得昭雪,魏忠賢生祠一夜被搗毀。蘇州鄉紳吳默等人收葬顏佩韋等五人尸體重葬于魏生祠原址,并立了墓碑。
八.作業布置。
翻譯課文1—4段。
第二教時
教學內容:翻譯1-4段,掌握“之”“于”“而”“以”等虛詞、“激”“止”“聞”等實詞、倒裝,判斷,通假古今意等語法現象。理解根據中心選擇材料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昨天我們基本梳理了文章的內容,下面我們請一位同學來歸納一下:
……
本文是一篇墓碑記,文章通過記敘五人與閹黨斗爭并最后獻身的經過,贊揚了五人堅持正義,視死如歸,英勇不屈的精神,闡述了“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的道理。
二.好,昨天我們說到記敘五人與閹黨斗爭并獻身的經歷主要集中在1—4段。
1.下面我們再聽一邊課文錄音1—4段,感悟他們的這種殺身成仁的精神。
……
2.先請四位同學來翻譯一下,要求能脫離翻譯本。
(1)五 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 逮, 激于義 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 之
(這) 五個人 是 在周蓼洲先生被逮捕的時候 被正義激發而死于這件事的。到現在,吳郡中的
賢 士大夫 請于當道 即 除 魏閹 廢祠之址 以 葬 之; 且 立 石
賢明的士大夫向執政的人請示后,立即清理魏忠賢被廢祠堂的地址來安葬他們的遺體 ;并且樹立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