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游戲之謎》
生(齊答):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師:大家根據剛才的分析,看看本文的說明順序是什么?
生(齊答):邏輯順序。
多媒體展示:
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師:大家請看這座橋,哪些是橋的主體呢?
(學生有些不解)
師:(1~4),(5~8)是引橋,什么是引橋呢?橋下面沒有水的部分稱之為引橋。(9~15)部分才是橋的主體。那么,課文的主體部分又是哪些呢?
(學生根據背景中的圖片,很快得出了答案)
生(齊答):(9~15)部分。
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下面,我們就來看文章的主體部分。
(引導學生說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師:從以上圖示可以看出,本文主體部分的結構形式是什么呢?
生:總分總。
師:大家請看,這篇文章的結構美不美?(學生看結構圖)
生(齊答):美。
師:這篇文章也有“引橋”“主橋”,體現了本文的結構美。大家再請看背景圖,如果橋下面沒有了水,那么這幅畫還美嗎?
生(齊答):不美。
師:雖然有“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意蘊,但沒有了靈動的水,橋便成了一座死橋,整幅畫也顯得不再美了。同樣,文章只有結構美還不完整,還需要像水一樣的“語言”的補充。好,下面詳細閱讀文本的(1~3)段,體會這三段的語言有何特點?
(點擊超鏈接,鏈接到文本的電子稿,在屏幕上展示文章的(1~3)段)
(學生看書,思考。幾分鐘后)
師:這三段的語言有什么特點呢?
生:生動,形象。(部分學生附和)
多媒體展示:
生動、形象
師:具體體現在哪些語句上呢?
生:文章開頭介紹三種動物的游戲時,用“走鋼絲”“倒立”“像小孩坐滑梯一樣”“像船帆似的”等比喻生動形象的描寫了動物游戲的情形。葉猴“嬉鬧”、渡鴉“歡快”、露脊鯨“得意洋洋”這些擬人手法的運用,讓文章趣妙橫生。
師:你回答的很好。科普說明文的語言除了生動形象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科學性,即語言的準確性。
多媒體展示:
“準確性”
師:大家重點研讀文本的第7自然段。
(點擊,超鏈接到第7自然段)
“戰斗游戲得由兩個以上的個體參加,是一種社會行為。戰斗游戲時,動物親密地廝打,看似戰斗激烈,其實極有分寸,它們配合默契,絕不會引起傷害。研究者認為,戰斗游戲可能要比真的戰斗更為困難,因為這種游戲要求雙方的攻擊有分寸,對伙伴十分信賴,動物嚴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戲不會發展成真的戰斗。”
師:這一段中哪些詞語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
生:“親密”“看似”“極”“絕”。
師:找得不錯。“親密”一詞修飾限制了“廝打”的程度,表明它們不是真正地“廝打”,而是“游戲”。所以“親密”一詞用得準確。“看似”“極”“絕”等程度副詞,也準確的表達了作者的觀點。
科學性和普及性,是科普文的兩個重要特點。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學性。沒有被實踐證明的學說,只能是假說。下面,我們依照這個表格,來研讀這四種假說。
(屏幕拉到文檔中的表格處)
師:為了節省時間,我們可以分成四組研讀。(老師安排學生分組)
(學生研讀,老師巡回指導)
幾分鐘后,讓各組推薦一名打字快的學生,到講臺上完成表格。
師:這四種假說,你贊同那種或幾種假說?反對那種假說?如果都不贊同,也可以自立門戶,創立自己的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