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學原理方法論整理(辯證)唯物論
3.整體和部分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1)整體和部分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 (2)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當各部分以合理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功能就會大于部分之和。當部分以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就會損害整體功能的發揮。(3)整體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響。整體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部分也制約著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性能會對整體的性能狀態起決定作用。
【方法論】:(1)要樹立全局觀念,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2)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應用范圍】:應用這一原理,說明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樹立整體觀念和全局思想,從整體著眼,又要搞好局部;說明在我國的改革和建設這些重大問題上,要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說明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要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必須維護國家整體利益和中央的權威,又充分調動地方的積極性;說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既要發揮各地區的經濟潛能,又要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
4.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原理
【原理內容】: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恒發展的物質世界,發展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
【方法論】:要求我們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1>要把事物如實地看成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 。<2>要明確事物處于怎樣的階段和地位。 <3>要堅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成長。
【應用范圍】:應用這一原理,說明看待一個人應當堅持變化發展的觀點;說明我國的改革事業是新事物,要用創新精神擁護和支持改革,積極投身到改革事業中去;說明必須用發展的觀點認識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不同制度,看到兩種社會制度的不同前途,看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說明要用發展的觀點對待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認識到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階段,是毛澤東思想的最新成果,是指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在對待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態度上,做到與時俱進,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5.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內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即對立統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貫穿于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方法論】:要承認矛盾的普遍性與客觀性,敢于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堅持兩分法、兩點論,反對片面性、一點論
【應用范圍】:應用這一原理,說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處理好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的關系;說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貫徹鄧小平一系列“兩手抓”的思想: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犯罪,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說明在我國經濟生活中,要正確處理市場與宏觀調控、速度與效益、效率與公平、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生產與消費、經濟與教育、經濟與人口、經濟與資源、經濟與環境等矛盾;說明在我國政治生活中,要正確處理民主與法制、民主與集中、自由與紀律、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等矛盾;在社會生活中,要正確處理謙虛與驕傲、先進與落后、成績與問題、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批評與自我批評等矛盾。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做到利用自然和保護自然的統一;說明在看待任何事情,要看到事物的利弊、好壞、取得成就和存在不足兩個方面,如網絡,科技,基因生物,克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