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倫理問題
教學
過程
教師
活動
學生
活動
教學手段
和方法
預期
目標
1.創設情境,引入學習。
2.引出第一節的學習內容。
3.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轉基因成果令人嘆為觀止。
4.對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的爭論。
5.爭論一:食物安全。
6.布置下節課活動。
(1)帶領學生看本專題的題圖照片,提出問題。
師:人類應用轉基因技術創造新的物種,是不是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
(2)看《科技探索之路》中的新聞圖片。
師: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它所引發的社會爭論越來越走近我們的生活。你知道有哪些關于生物技術的爭論嗎?
(3)教師在進行總結的過程中進行觀點的滲透。
師:其實,在dna重組技術誕生之初,伯格(p.berg)教授就已經敏銳地意識到這種技術潛在的影響力。作為一名有責任感的科學家,他曾寫信給美國國家科學院,建議將重組dna的研究工作先凍結一年,以便讓科學家們有時間討論這項技術的安全性;而今天一些新聞媒體和某些科學家的過激傾向已經給生命科學的發展帶來很大的負面壓力。
作為一名科學家,或者作為一名普通的民眾,對于生物技術帶來的安全性和倫理問題,我們究竟該采取怎樣的態度?
正如教材中所說,作為科學家,除了“要對自己科學研究行為負責之外,還應該對社會負責”;而作為普通民眾,有義務接受正確的科學知識,理性地參與討論,為國家的立法提供基礎。
將來,如果你成了一名科學家,要做伯格那樣有責任感的科學家;作為一名普通民眾,也要做一個有科學素養的理性的民眾。希望通過本專題的學習,我們能夠達到上述的目標。
師:首先,讓我們來關注爭論較多的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
通過前面的學習,同學們回憶:什么是轉基因生物?
提出討論題:
(1)我們身邊的轉基因產品有哪些?
(2)轉基因產品為我們解決了哪些問題?
結合教材在轉基因微生物制藥、轉基因動物、轉基因植物等方面的實例說明。特別是在解決糧食問題方面,應讓學生明確了解到轉基因技術功不可沒。
提問一
師:轉基因生物安全嗎?
有人說“yes”,有人說“no”,在你的內心,對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有哪些想法呢?
對學生的觀點不急于肯定或否定,留在以后的學習中逐漸解決,把問題留給學生。
提問二
師:關于安全性的爭論可以歸納為幾個方面?
引導學生歸納。
引出課題
師:這一節課,我們先來討論食物安全的問題。
提出問題
師:且不說轉基因食物,就普通的食物而言,食物帶給人體的不安全可能有哪些呢?
布置任務
學習內容:關于轉基因食物安全性兩種觀點的理由。
學習要求:(1)理解每一項理由的含義;(2)指出兩種觀點爭論的焦點是什么?
學習指導:將每項理由中不理解的內容提出來,通過討論增進理解;并匯總本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
集中學習
關于要求(1):組織討論。教師對學生錯誤的闡述要及時予以質疑,指出問題所在。
關于要求(2):由學生總結出爭論的焦點主要是:關于“實質性等同”的分歧、“毒性蛋白是否存在”、“是否出現新的過敏源”等。
最后,還有一些不能解決的問題,以及一些可能學生沒有提出來,但需要教師提出給學生進一步去學習的問題,如“實質性等同”提出的背景?什么是過敏反應?普通生物體內有沒有外源基因的插入?轉基因食品的營養成分有什么改變(收集具體的產品范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