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
教學
過程
教學
內容
教學手段
和方法
預期
目標
1.創設情境,引入對基因重組技術工具的學習。
2.學習 “分子手術刀”──限制酶。
3.學習“分子縫合針”──dna連接酶。
4.學習“分子運輸車”──基因進入受體細胞的載體。
5.布置作業。
師:1973年轉基因微生物──轉基因大腸桿菌問世;1980年第一個轉基因動物──轉基因小鼠誕生;1983年第一例轉基因植物──轉基因煙草出現,實現了一種生物的某些性狀在另一種生物中的表達。
同學們,性狀的表達與我們從前學過的什么過程有關?
生:與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有關。
師:假若這是一個dna上的能指導合成某種藥物蛋白的基因(老師用手指出紙條上的該區段),而這是一條煙草的dna(老師拿出另一紙條)。同學們分析,要實現藥物基因在煙草中的表達,提前要做哪些關鍵工作?
生:1. 要將藥物基因切割下來;
2. 要將藥物基因整合到煙草的dna上。
師:同學們說得對!但還應該實際考慮問題,這兩條紙帶所代表的dna是在同一個細胞中嗎?
生:不是。
師:所以這里就存在一個基因轉移的實際問題,誰能具體說一下?
生:就是如何將控制合成藥物的基因轉入煙草細胞的問題。
師:同學們思考的問題,正是科學家們思考的問題。剛才我們所探討的工作,都是在分子水平上進行的,切割也好,連接也好,轉移也好,無一例外。中國有句俗語叫“沒有金剛鉆兒,不攬瓷器活兒”?茖W家們在實施基因工程之前,苦苦求索,終于找到了實施基因工程的三種“金剛鉆兒”,使基因工程的設想成為了現實。這三種“金剛鉆兒”,一是準確切割dna的工具,“分子手術刀”──限制酶;二是dna片段的連接工具,“分子縫合針”──dna連接酶;三是基因轉移工具,“分子運輸車”──基因進入受體細胞的載體。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內容。
師:在進入對限制酶的學習時,你們可能最關心的是這種工具酶到哪里去尋找。我們不妨從以往學過的知識談起,引起思考。自然界中有各種生物,它們所處的環境不是真空。一些生物的dna可能進入另一種生物的細胞中。這種可能,同學們可用什么實例來說明?
生: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師:那么現今存在的生物為什么沒有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被外源dna的入侵而絕滅,仍能保持一種穩定狀態呢?
生:生物體有的有免疫系統,如動物;有的有保護作用的組織、器官,如植物。
師:那么作為單細胞的生物來講,怎么會有那么復雜的結構和系統?它如何來抵抗入侵的外源dna,保護自身呢?
生:只有讓外來的dna失效,才能保護自身。
師:那么怎樣才能讓dna失效?
生:用dna酶,因為在必修課本中學過。
師:用dna酶,那么生物自身的dna不也要失效了嗎?
生:一種特殊的酶,能切割外來的dna,而對自身不切割。
師:根據你們的分析可知,這種酶可能是一種不同于dna酶的、我們還沒有認識的酶。我們討論至此,同學們是否有了從哪里獲得這種酶的意向?
生:到單細胞的生物中去找。
師:科學家的基本意向也和同學們一樣。單細胞生物比多細胞生物更容易受到外源dna的侵入。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使其必須有處理外源dna的酶。科學家們經過不懈的努力,終于從原核生物中分離純化出這種酶,叫做限制酶。迄今已從近300種微生物中分離出4 000種限制酶。這種酶與我們以前知道的dna酶的作用是不同的。請同學們看書,學習限制酶特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