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2節 基因工程及其應用
第六章第2節 基因工程及其應用一、教材分析
本節簡要介紹了基因工程的原理,使學生對基因工程有一個基本的認識。為了避免與選修3中基因工程的內容重復,教材沒有過多地展開介紹。教材結合實例介紹了基因工程在作物育種、藥物研制、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應用,最后,將重點放在對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討論上。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簡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舉例說出基因工程在農業、醫藥等領域的應用。
(3)收集基因工程所取得的成果以及發展前景。
(4)通過對書中插圖、照片等的觀察,學會科學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能力目標
(1)利用課本以外的資料和信息解決課內學習中發現的問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2) 通過制作模型的活動來模擬基因工程的操作過程,使學生在理解步驟的同時,切身體會基因工程的主要過程。
(3)通過模擬聽證會的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辯論、積極進行交流與合作,從而培養學生對團結、互助和協調的合作精神,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廣闊性及創造性,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 關注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2) 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體驗參與社會問題的討論和決策的方法。
(3)通過學習了解我國基因工程的發展前景及成果,激發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興趣,開闊學生的思路,養成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樹立在學習上努力刻苦的決心。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基因工程的安全性問題。
2.教學難點
(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轉基因生物與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四、學情分析
基因操作的工具和基本步驟,學生掌握不好,甚至理解錯誤。該課的應用題較多,且難度較大不易掌握。
五、教學方法
1.講解歸納,討論交流
2.學案導學:見后面的學案。
3.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1)完成預習學案,初步把握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步驟。
(2)搜集到的有關基因工程應用的事例資料。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演示多媒體課件列舉幾種生物的不同性狀,如下:
(1)青霉菌能產生對人類有用的抗生素——青霉素。
(2)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夠固定空氣中的氮氣。
(3)人的胰島素細胞能分泌胰島素調節血糖的濃度。
〖講述〗以上幾種生物各自有其特定的性狀,這些性狀都是基因特異性表達的結果,但是人類能不能改造基因呢?能不能使本身沒有某個性狀的生物具有某個特定性狀呢?例如,讓禾本科植物能夠固定空氣中的氮氣;讓微生物生產出人的胰島素、干擾素等藥物。這樣既節省了人力,又簡化了生產,同時還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這種設想能實現嗎?回答是可以的。通過科學家們的不斷努力,在20世紀70年代終于創立了一種能定向改造生物的新技術——基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