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第2節 基因對性狀的控制
生物14 第2節基因對性狀的控制
一、知識結構二、教學目標 1、解釋中心法則。 2、舉例說明基因與性狀的關系。三、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及解決方法[教學重點] ⑴中心法則。⑵基因、蛋白質與性狀的關系。[解決方法]⑴運用教材中的資料分析,讓學生了解中心法則。⑵由遺傳現象的實例入手,得出基因與性狀的關系。2、教學難點及解決方法[教學難點]基因、蛋白質與性狀的關系。[解決方法]運用教材中的兩類遺傳現象的實例,說明基因對性狀的控制存在兩種情況:直接控制和間接控制。四、課時安排1課時。五、教學方法舉例、講解法。六、教具準備相關資料、圖片。七、學生活動1、讓學生分析資料,親身感受科學發展的過程。2、學生總結基因、蛋白質和性狀的關系。八、教學程序(一)明確目標(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導入: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則:遺傳信息可以從dna→dna;也可以從dna→rna。但遺傳信息不能從蛋白質→蛋白質,也不能從蛋白質→rna或dna?死锟说闹行姆▌t有沒有不足之處呢?[資料分析]投影教材p69的三個資料,引導學生分析。教師歸納總結:
要求學生明白遺傳信息流向的途徑有:⑴dna→dna:dna的自我復制;⑵dna→rna:轉錄;⑶rna→蛋白質:翻譯;⑷rna→rna:rna的自我復制;⑸rna→dna:逆轉錄。學生閱讀教材p69相關內容。教師運用豌豆的圓粒與皺粒、白粒、白化病實例,請學生說出基因是如何控制這些性狀的。這些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謝過程,從而間接實觀對生物性狀的控制。教師出示囊性纖維病的病因圖解:cftr基因缺失3個堿基
cftr蛋白質的結構異常,導致功能異常
患者支氣管內黏液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