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的生命歷程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的地位與作用
“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1必修 分子與細胞》第6章“細胞的生命歷程”中的第一節“細胞增殖”中的一個實驗。把本實驗安排在“細胞分裂”內容之前,目的在于先讓學生通過探究,知道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明白了細胞分裂的必要性,再來學習細胞分裂,體現知識的系統性。本課時內容還與后續模塊中微生物的代謝、細胞進化有著緊密聯系。
2.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
①重點: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依據:這是本實驗要探究的主題,通過探究得出“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理。)
②難點:利用模型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理解細胞越小表面積越大、越有利于物質交換的原理。(依據: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只能進行模擬實驗,要借助邏輯推理和想象、遷移才能得出合乎事實規律的認識。)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情分析
1.知識基礎
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受精卵通過細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組織器官”等知識,也具有相應的化學知識,知道本實驗中naoh與酚酞的顯色原理。
2.能力基礎
學生在本模塊前面的學習中,已經進行過其他的探究活動,對探究實驗的過程和方法有一定的認識,在操作技能上也有一定的基礎。
3.心理基礎
①有的學生比較喜歡動手操作,但不愿意深入思考;②有的學生習慣于老師說什么就記什么,缺乏探究精神;③學生普遍習慣于對直觀事物的觀察和描述,現用模型來代替細胞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學生運用聯想遷移進行思考,存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理解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以及細胞大小與物質進出的關系;②理解細胞越小表面積越大、越有有利于物質交換;③概述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
2.能力目標
學會用數據、表格分析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合作精神;②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認真的治學精神。
四、教法、學法
教法
1.情景喚起法: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例子和經驗出發,將感性直觀的認識上升為理論知識。
2.問題探究法:以問題(任務)驅動學生學習,每一階段的學習都以問題引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體現老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
學法
聯想遷移法:運用聯想把模擬實驗結果遷移至真實的細胞。
直觀圖表法:用數學的方法分析和處理數據,并以坐標圖的形式表達出來,化繁為簡,幫助理解、方便記憶。
例證歸納法:運用事例表征來學習,從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關系”理解細胞增殖的必然性。
合作探究法:開展分組探實驗活動,提高學習技能。
五、教學過程
操作程序
教學策略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引出探究主題
1.用ppt演示:①大象與老鼠的外型圖片;②不同物種的細胞圖片。
2.設疑:①請推測大象與老鼠體內的細胞大小差異如何?②生物體的長大,是靠細胞數量的增多還是靠細胞體積的增大?
3.設問:細胞為什么不能無限長大?
1.觀察
2.討論后回答:不同動(植)物個體體積大小有差異,但構成它們的細胞的大小并無明顯差異,且都很小,需借助光學顯微鏡才能看到,多細胞生物體體積的增大,既要靠細胞生長增大體積,主要還是靠細胞分裂增加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