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的生命歷程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1.簡述細胞的生長和增殖的周期性。
2.概述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
3.描述細胞的無絲分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同細胞生長和增殖的周期性。
能力方面
1.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探討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
2.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細胞生長和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
細胞像生物體一樣,也要經歷出生、生長、成熟、繁殖、衰老、死亡的過程。單細胞生物在死亡之前,要通過細胞增殖增加個體數量,保持物種的延續。多細胞生物的生命歷程從受精卵開始,需要不斷的細胞增殖(主要以有絲分裂方式)增加體細胞的數量。在學生認同細胞生長和增殖的周期性的基礎上,深入學習有絲分裂過程中遺傳物質的周期性變化,有助于理解有絲分裂的意義,也有助于今后學習減數分裂和遺傳基本規律等知識。
2.難點:有絲分裂過程中各個時期染色體的變化特點;細胞表面積與體積之比與物質運輸效率之間的關系;統計每一時期的細胞數與計數細胞總數的比值,比較細胞周期不同時期的時間長短。
有絲分裂過程是細胞整體性的變化過程,但主要變化是細胞核染色體的變化,這是一個微觀的動態變化過程,學生很難弄清楚染色體、著絲點、dna、姐妹染色單體的數量變化。
“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是模擬探究實驗,意圖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效率之間的關系,探討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從而認識生物體長大需要通過細胞增殖、增加細胞數量的必然性。操作過程雖然比較簡單,但是實驗后的討論題卻有相當的思維力度,要用聯想的方法將模擬實驗的結果遷移至真實的細胞,思考物質運輸的效率與細胞大小之間是什么關系;為什么細胞越大,物質運輸的效率越低;為什么多細胞生物體是由許多細胞而不是由少數體積更大的細胞構成的。
讓學生學習記錄細胞周期不同時期的細胞數,通過統計每一時期的細胞數與計數細胞總數的比值,比較細胞周期不同時期的時間長短。這里運用了間接轉換的方法,因為學生并沒有真正記錄下細胞周期不同時期的時間,而是根據得到的每一時期的細胞數與計數細胞總數的比值,來比較細胞周期不同時期的時間長短。這種思維上的轉換有一定難度。
[教學過程](本節共用3課時完成)
第1課時
課件演示圖片、文字資料:生物都要經歷出生、生長、成熟、繁殖、衰老、死亡;細胞也要經歷生長、增殖、衰老、凋亡。
板書:第6章 細胞的生命歷程
第1節 細胞的增殖
設問:構成生物體的細胞有多大?
課件演示:大多數高等動、植物細胞的直徑是( )
a.20~30 μm微米; b.20~30 mm; c、20~30 cm
師:生物體大多數都是由許多體積很小的細胞組成的,為什么細胞生長到一定程度會發生細胞分裂或者不再繼續生長呢?
課件演示:細胞為什么不能無限長大?什么因素限制了細胞的長大?
(在學生思考后,進行短時間的對話,肯定其中的合理推測。)
師:也許真的是由于物質運輸限制了細胞的長大,那么細胞的大小與物質運輸是什么樣的關系呢?我們來做一個模擬實驗。
(組織學生按課本中的實驗要求進行模擬實驗,同時要求學生在浸泡瓊脂的10分鐘里進行一些計算和討論,將計算結果填入課本的表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