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的生命歷程
一、案例背景
1.《細胞增殖》是現行高中《生物》(人教版)第二章“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中的第二節內容。本節內容主要包括:細胞的增殖方式和意義,動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簡介無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這些內容中主要學習有絲分裂及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其中有絲分裂是《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中的減數分裂和《遺傳和變異》中的遺傳定律的學習基礎。特別是學習有絲分裂時的方法和途徑為減數分裂的學習打下經驗基礎。
2.近幾年我在不同的農村學校旁聽了一些老師的《細胞增殖》課堂教學,他們傳統的教法是:通過討論或多媒體材料引入細胞增殖,進而指出真核細胞的主要分裂方式是有絲分裂,然后利用細胞周期插圖討論細胞周期的界定,劃分每個時期任務,在學習細胞分裂間期時,很詳細的講述了染色體的結構、組成、dna的復制,接下來則以插圖或模式圖或動畫多媒體課件為研究對象,與學生一道認識有絲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的特點,最后教師總結出有絲分裂各時期染色體數目和dna數目的變化規律,直到總結出有絲分裂的意義為止。這種教學方法比較典型,但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
(1)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細胞有絲分裂分裂期的過程、特點和規律,而他們前面講述分裂間期所用時間往往太多,后面所花的時間偏少,沒有突出重點、更沒有突破難點。
(2)緒論課中引起了學生對生物學科的極大興趣,經過第一章內容枯燥的學習,此時已經變得非常疲憊和無趣,在農村城鎮高中這種現象尤為突出,在有絲分裂這種難點和重點的教學中,如果再這樣平鋪直敘,勢必使學生更加覺得索然無味,非但不能提高學習效率,而且給今后的學習帶來嚴重阻礙。
(3)學生的認知能力參差不齊,如果用這種單一的方法來實施教學,那只能適應一部分學生,相當一部分學生掌握不好,達不到全面提高物生成績的目的,做不到全才發展。
3.基于上述認識,我們利用有關理論結合農村城鎮高中的實際情況,設計并實施了下列方案。
二、案例實錄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
入
多媒體播放:①一個人的受精卵如何發育成成人的錄像片段;②種子萌發動畫;③變形蟲生殖行為動畫。并配上音樂;問:這三個例子中,生物都進行了什么活動?這些活動的基礎是什么?
學生討論,得出:①在這個例子中生物體進行了生長發育和遺傳活動;②這些活動的基礎是細胞增殖
三段動畫給學生的視覺帶來沖擊,并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快速引入課題。
環
節
一
師:細胞以分裂方式進行增殖,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種,即有絲分裂,無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我們本堂課先來學習一下有絲分裂。
學生了解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種,明確本堂課的主要任務
簡單明了,節約時間,為學生學習重點、難點知識打下基礎。
環
節
二
1.指出體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有周期性,出示細胞周期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此圖。
2.利用課本第34頁旁欄思考題設問:“有人說,細胞分裂間期是細胞分裂的間歇期,這時的細胞處于靜止狀態,這種說法正確嗎?”引導學生思考間期的特點。
3.利用教具復習染色質和染色體的關系以及構成。之后利用教具展示dna復制和蛋白質的結果,并交代著絲點。
1.學生觀察細胞周期圖,總結出細胞周期的概念,了解分裂間期和分裂期的時間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