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的生命歷程
(1)利用大腦活動規律設計教學,充分體現生物教師在這方面的優勢;運用多元智能理論設計教學,符合農村學校學生基礎良莠不齊的實際;
(2)研究高中不同年級段學生的認知和心理發展規律,恰當選擇教學方法。我們做了如下探討:依據人的認知發展規律和心理發展特點,高一學生在認知方面以接受知識信息為主,屬于認知發展的低級階段,而高二學生則由吸取信息轉到輸入輸出信息并用,屬于認知發展的第二階段。從心理學角度看,高二學生較高一學生心理逐漸成熟,老師、同學間經過一年的相處,彼此間比較易合作,因此,我們選擇了模仿表演,用人體的體態語言來描述生物學事實。
(3)在--時,注重師生雙邊活動,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變化教師的角色,讓教師變成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
(4)注重直觀教學,恰當地利用教具使學生腦海中出現染色體、染色單體的大概形象,培養空間想象能力,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
(5)指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如:在及時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知識;在做例題或練習時,提倡由淺到深,逐步構建知識網絡;指導學生在學習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方法基礎上去預習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并做比較,培養學生在方法方面的遷移能力。在學生解答練習時,引導學生觀察題型,發現有下列題型:分裂期圖象再認題;曲線應用題;圖象和曲線結合題;無圖象、無曲線只有文字題。讓學生體會知識由識記到再認到應用到觸類旁通的過程。
(三)本案例中值得探討的其他問題
(1)本案例在適時適地推廣是可以的,但是如果經常在課堂中插入游戲,并不一定可取,我們認為,應該研究根據生物課的類型,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從而形成生物教學案例系列化。
(2)在本章中,我們可以考慮先讓學生做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等學生有了直觀真實的認識后,再推出各時期的特點,歸納出有關規律,也不妨試一試。
(3)在導入環節,所用的多媒體材料太多,建議刪去兩個,重點用好受精卵如何發育成人錄象。
(4)在課堂教學之前,建議在小黑板上畫好染色體和dna曲線圖的坐標,有利于學生板演的正規化和節約時間;編寫練習讓學生預習,起到導學作用,也有利于課堂教學時,針對這些練習及時總結方法并舉一反三。
參考文獻:
1.徐仁靜.《中學生物創新教法》.學苑出版社.1999.
2.遠毅等.《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