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的生命歷程
三、案例反思與評價
(一)案例設計的說明與解釋
在設計該案例時,我們主要考慮了以下幾點:
1.激趣
學生聽了緒論課之后興趣很高,但經過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的學習,興趣已不再,對老師的最初愉悅也已逐漸淡去,此時上第二章內容就象小馬拉大車,太重太累。所以,在這時利用游戲等手段重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是我們的第一愿望。
2.提效
利用大腦活動規律,優化課堂教學。大腦活動有自身的固有規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和利用這些規律,突出重點,提高學習效率。
(1)始動調節 開始學習時,效率并不高,以后逐漸提高,神經細胞克服“惰性”工作狀態,需要一定時間。因此,上課開始時,我們運用多媒體播放動畫可以加快學生的大腦激活。
(2)動力定型 當內外部條件刺激進行多次以后,大腦皮層上興奮和抑制過程中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關系就固定下來,條件反射的出現越來越恒定和準確,形成了大腦皮層活動的動力定型,此時,神經細胞能在消耗最少能量的情況下,收到最高工作的效率,根據這一規律,教學的重點,難點這時應盡快出場。所以本案例中,盡量縮短細胞周期和間期的教學時間,盡快推出細胞分裂期的教學。
(3)鑲嵌式活動 大腦皮層在同一時間只有部分區域產生興奮,而其余部分處于抑制狀態。轉換興奮區和抑制區,可以及時清除大腦的疲勞,繼續維持較高的興奮優勢。因此,我們在教學中采用不同途徑來學習同一內容,有利于及時消除疲勞,維持興奮。
(4)保護性抑制 大腦皮層經過一段時間的興奮之后,就會出機能活動性的暫時降低,產生生理性的保護抑制,以防止出現過度疲勞,因此,這一階段可以讓學生反思和評價,做簡單的題目或看一些拓展類的材料。
3.破難和全才發展
細胞分裂在整個生物學科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但學生對它又很難懂,以往幾屆所用的傳統教學方法已起不到什么作用,是學生不聰明嗎?不是,而是不同的人的智能發展重點不同,也就是說人的發展是不平衡,我們不能用單一死板的方法去教學生。于是我們運用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去設計教學。針對同一教學內容,從不同角度創設學習途徑,讓不同的學生用自己特長的智能去掌握相同內容(如:語言能力強的學生可以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去學習;視覺空間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通過實驗去學習,身體運動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通過做游戲的方法去學習等等)。實踐證明,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突破這一難點,不同的學生都有所掌握和發展,做到了全才發展。
(二)案例實施的效果評價
1.三維目標達成度較高,具體表現在:
(1)做到了知識與能力并舉。如:根據掌握分裂各期的特點來模仿表演。體現了技能依賴知識的內涵。
(2)方法與過程并行。如:在學習好各分裂期的特點之后,教師及時要求學生盯住染色體不放,總結在分裂過程中如何變化,并依此類推,分別總結染色單體、dna、 紡錘體等變化,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做到知識的有效遷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統一。如:展示人的受精卵如何發育成成人,對學生進行孝敬父母教育,體會做父母的艱辛;再如在做游戲時,沒有很好的合作是不會表演成功的,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2.本案例在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學習等方面上有了一定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