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的生命歷程
【教材分析】
“細胞的增殖”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1(必修)──分子與細胞》(人教版)第六章的重點內容之一。本節(jié)主要內容包括細胞增殖及其意義、細胞周期、有絲分裂、無絲分裂等。細胞增殖作為生物體的重要生命特征,與緒論中生物的基本特征有關。有絲分裂的內容還是學習減數(shù)分裂、配子生成和融合、合子發(fā)育的重要基礎,也是學習dna復制及遺傳信息傳遞的重要基礎。
【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的特點是抽象思維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較強,同時,對生物課程的學習,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在初中曾學過“細胞通過分裂產(chǎn)生新細胞”的內容,但是對此了解得很淺,沒有深入到細胞分裂過程的水平。因此,教學中可以利用學生的知識基礎并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通過適當?shù)慕虒W策略,使新知識有效地整合進學生原有的知識網(wǎng)絡中,使學生的知識體系得到豐富和發(fā)展。
【教學目標】
1.模擬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shù)年P系,探討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
2.舉例說明細胞分裂是生物體生長、發(fā)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3.簡述細胞生長和增殖的周期性,圖解一個細胞周期的大體分期。
4.概述細胞的有絲分裂的過程。
5.養(yǎng)成學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6.形成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細胞生長和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
教學難點 真核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各個時期染色體的變化特點。
【教學方法】
探究、講述和討論的方法。
【教學準備】
3 cm×3 cm×6 cm的含酚酞的瓊脂塊、質量分數(shù)為0.1%的naoh溶液、塑料餐刀、膠皮手套、毫米直尺、塑料勺、吸水紙、燒杯。
【教學過程】
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聯(lián)系、思考,
明確
學習
目標
提問:
從細胞變化的角度分析,生物體為什么能由小長大?
評價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思考:
為什么生物體大都是由許多體積很小的細胞組成的,而且細胞生長到一定程度會發(fā)生細胞分裂或者不再繼續(xù)生長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
是細胞分裂和細胞生長的結果。
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知識。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
問題
導學,
主動
探究,
獲取
知識
針對問題,引導學生制定解決方案,設計探究物質擴散速率與細胞大小關系的模擬實驗。
組織學生進行模擬實驗。
根據(jù)實驗結果,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與討論,主動獲得知識。
傾聽、總結學生的討論結果,繼續(xù)引發(fā)學生思考,既然細胞越小,細胞的物質運輸?shù)男示驮礁撸毎w積是不是越小越好?
提出設想,傾聽、參與交流各種方案的可行性。
按確定方案,學生兩人一組進行實驗操作,并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結果。
通過模擬實驗和討論,學生充分理解到細胞體積越大,其相對表面積越小,細胞的物質運輸?shù)男示驮降停毎砻娣e和體積的關系限制了細胞的長大,細胞分裂是其發(fā)展的必然。
給學生充分的機會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親身參與探究過程,因此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建構和科學研究方法的領悟。
通過討論使學生深入思考,并用聯(lián)想的方法將模擬實驗的結果遷移到細胞。
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加工
信息,
構建
知識
體系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并討論:
1.什么是細胞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