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基因對性狀的控制
學習導航
1.學習目標
(1)說出中心法則的發展歷程,明確中心法則——遺傳信息流向的途徑:
①從dna流向dna(dna自我復制);②從dna流向rna,進而流向蛋白質(轉錄和翻譯);③從rna流向rna(rna自我復制);④從rna流向dna(逆轉錄)。
(2)舉例說明基因、蛋白質與性狀的關系。
(3)舉例說明基因間的相互作用及對生物性狀的精細調控。
2.學習建議
1.本節主要介紹了中心法則和基因、蛋白質與性狀的關系兩部分內容,在“中心法則”的學習中,可充分運用教材中的“資料分析”,探究中心法則的提出和完善過程。
2.關于基因、蛋白質和性狀的關系的內容,比較復雜,也較抽象。學習過程中要從遺傳現象的實例入手,分析其本質原因,歸納總結三者間的關系。運用兩類遺傳現象的實例:一類是豌豆的圓粒與皺粒、白化病和侏儒癥等實例,說明基因通過控制酶或激素的合成來控制細胞代謝過程,從而控制生物性狀;另一類是類似囊性纖維病、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等實例,說明基因通過控制結構蛋白的合成,從而直接控制性狀。最后得出結論:基因控制性狀是通過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的。再通過“人的身高”等事例,了解多基因對性狀的控制以及環境對性狀的影響等知識。
自我測評
一、選擇題
1.下列各項中,正確的是( )。
a.1982年科學家發現rna可復制
b.1957年科學家發現瘋牛病是一種結構異常的蛋白質引起的
c.1965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則
d.1970年科學家發現逆轉錄酶
2.揭示生物體內遺傳信息傳遞一般規律的是( )。
a.基因的遺傳定律 b.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c.中心法則 d.自然選擇學說
3.囊性纖維病的實例可以說明( )。
a.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b.dna中某個堿基發生改變,生物體合成的蛋白質必然改變
c.基因通過控制激素的合成,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d.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4.甜豌豆的紫花對白花是一對相對性狀,由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基因共同控制,只有當同時存在兩個顯性基因(a和b)時,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一種性狀只能由一種基因控制 b.基因在控制生物體的性狀上是互不干擾的
c.每種性狀都是由兩個基因控制的 d.基因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
5.遺傳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長翅果蠅幼蟲正常培養溫度為25 ℃,將孵化后4~7 d的長翅果蠅幼蟲,在35~37 ℃處理6~24 h后,得到了某些殘翅果蠅;這些殘翅果蠅在正常環境溫度下產生的后代仍然是長翅果蠅。此實驗不能說明( )。
a.環境條件的改變可以引起生物性狀的改變
b.控制長翅果蠅的基因的表達受溫度影響
c.基因控制生物體性狀時受環境影響
d.翅的發育過程經過酶的催化作用
6.當克里克提出遺傳信息傳遞的中心法則后,人們又通過科學研究對中心法則進行的補充包括( )。
①dna復制 ②rna復制 ③蛋白質的復制 ④轉錄 ⑤逆轉錄 ⑥翻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①④⑤
7.下列有關細胞質基因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細胞質基因存在于所有的細胞器中
b.細胞質基因存在于線粒體和葉綠體中
c.細胞質基因能進行半自主自我復制
d.細胞質基因控制的遺傳病只能通過母親傳遞給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