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表達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遺傳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是生物體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在生物體的最基本特征──新陳代謝的基礎上,通過生殖和發育的過程完成的,保持了生物界物種的相對穩定!痘虻谋举|》和《基因的表達》是在初中生物課和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分子與細胞部分的基礎上,從分子水平進一步詳盡闡述遺傳的物質基礎和作用原理。它是高中必修本中“遺傳和變異”一章中的重要基礎知識,是本章的重點、難點之一。該內容在高考中占重要的位置,其中dna分子的結構和復制功能、基因的表達功能是歷來統考、高考必考的內容。同時,該部分涉及的實驗和分子學知識較多,還含有學生容易混淆的概念,在復習課中對dna是遺傳物質、dna分子的結構和復制功能、基因的表達功能等知識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重復和對比,使學生對染色體、dna和基因的有關結構和功能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和認識。
2.課時安排 兩課時
3.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已經具有了思維能力和總結、推理能力,本人所教班學生總體素質較好,思維比較活躍,在復習階段,如能給予適當的引導,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歸類、變通,讓學生通過對題目的歸納、整理,親歷思考、總結的過程,使已學知識升華,是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的。
4.教學策略的選擇
在復習課中,老師滿堂灌的現象極為普遍,學生要在短短的一兩節課中回憶并熟練掌握大量的知識是枯燥的學習過程。新課改理念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本節復習課,選取相同,相似的知識點進行歸類,并舉出相應的例題,通過老師對例題的講解,及學生對拓展題的討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達到復習、鞏固知識的目的。達到以知識點幫助解題,以解題幫助鞏固知識點的目的。
二、教育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對相應知識點及題目的復習,使學生掌握:
(1)證實dna為主要遺傳物質的過程;
(2)dna指導蛋白質合成的過程及其中的數量關系。
2.能力目標
通過對科學家研究、實驗過程的回憶,使學生進一步領會科學研究思路、遵循實驗的設計原則和采用一些科學方法;通過對知識點的歸類、分析,培養學生勤于思考、自覺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歸納的習慣和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積極科學的思維方法,嚴謹的學習態度,勤于思考,善于對所學知識進行及時、準確的歸納、應用的能力。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驗證dna是主要遺傳物質的幾個主要實驗;
(2)dna指導蛋白質的合成過程
2.教學難點
(1)幾種與遺傳有關的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
(2)在dna指導蛋白質合成過程中rna所處的位置;
(3)在dna指導蛋白質合成過程中出現的計算問題。
四、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見圖1)
圖1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遺傳物質是遺傳和變異的基礎,在整個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目的:激發學生主動回憶的欲望,通過物質間關系圖,明確各種遺傳物質的相互間聯系。引出復習課題:遺傳物質的基礎。
提出問題:在本章所學的內容中提及的與遺傳有關的物質是哪些?它們之間的關系又是怎樣的?
學生活動:結合所學的知識,進行討論,并回答所學遺傳相關物質的種類,作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圖。
(二)復習
對基因的本質和基因的表達內容進行簡要的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