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體結構變異
一、 教學目標
1.說出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基本類型。
2.說出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3.進行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變化的實驗。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2.教學難點
(1) 染色體組的概念。
(2)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的概念及其聯系。
(3)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變化的實驗。
三、教學策略
染色體變異包括染色體結構的變異和染色體數目的變異,其中染色體數目的變異是本節的教學重點。建議本節的教學時間為2課時,第1課時完成理論教學部分,第2課時完成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變化的實驗。
在復習基因突變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蚰軌虬l生突變,那么染色體能不能發生變化呢?如果染色體發生變化,它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生物的性狀又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從而引出染色體變異包括染色體結構的變異和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是學生了解的內容,教材通過4個示意圖直觀形象地說明了染色體結構變異的類型。但需要提醒學生的是,盡管大多數染色體結構的變異對生物是有害的,但也有少數變異是有利的,人們研究染色體結構的變異可以為生產實踐服務,也可以為人類健康服務。關于染色體數目的變異可以采取下面的教學策略。
1.以辨圖、設問、討論和復習的方式理解染色體組的概念。
染色體組的概念較為復雜,如果直接講述,學生是很難理解其實質的。建議教師從雌雄果蠅體細胞和生殖細胞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分析入手,設置一系列的問題情境,通過聯系以前所學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染色體組的概念。問題情境如下。
觀察教科書圖5-8雌雄果蠅體細胞的染色體和圖59雄果蠅的染色體組,回答下列問題。
(1)果蠅體細胞有幾條染色體?幾對常染色體?(答:8條;3對。)
(2)ⅱ號和ⅱ號染色體是什么關系?ⅲ號和ⅳ號染色體是什么關系?
(答: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
(3)雄果蠅的體細胞中共有哪幾對同源染色體?
(答:ⅱ和ⅱ,ⅲ和ⅲ,ⅳ和ⅳ, x和y。)
(4)果蠅的精子中有哪幾條染色體?這些染色體在形態、大小和功能上有什么特點?這些染色體之間是什么關系?它們是否攜帶著控制生物生長發育的全部遺傳信息?
(答:ⅱ、ⅲ、ⅳ、x或ⅱ、ⅲ、ⅳ、y;這些染色體在形態、大小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它們是非同源染色體;它們攜帶著控制生物生長發育的全部遺傳信息。)
(5)如果將果蠅的精子中的染色體看成一組,那么果蠅的體細胞中有幾組染色體?(答:兩組。)
通過以上的問題情境,再加上教師的引導和總結,學生能夠比較容易理解染色體組的概念,并能很好地理解二倍體和多倍體與染色體組之間的關系。
2.通過具體實例、概念的辨析和對比,認識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之間的關系。
單倍體的概念是教學中的難點。教師可以采用教材中提供的蜜蜂的實例來分析蜂王、工蜂和雄蜂體內的染色體組數目,提出單倍體的概念,并設置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區分單倍體與一倍體,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例如,教師可以提出下列問題。
(1)一倍體一定是單倍體嗎?單倍體一定是一倍體嗎?
(答:一倍體一定是單倍體;單倍體不一定是一倍體。)
(2)二倍體物種所形成的單倍體中,其體細胞中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