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
生物的生殖保證了遺傳信息的傳遞,生物的發育實現著遺傳信息的表達。在有性生殖過程中,通過減數分裂產生的配子(精子和卵細胞),既是親代的產物,又是子代的根源,是傳遞遺傳物質的唯一媒介。通過受精作用形成的合子(受精卵),其染色體數目又恢復到親代體細胞中的數目。
由于減數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體組成具有多樣性,導致不同配子遺傳物質的差異;由于受精作用過程中卵細胞和精子結合的隨機性,同一雙親的后代必然呈現多樣性。
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特殊“行為”(即同源染色體的聯會和分離、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是理解和掌握孟德爾遺傳規律(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細胞學基礎。
因此,“減數分裂與受精作用”一節的教學在《遺傳與進化》的教學模塊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關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原理及其應用,在高考命題時,也通常隱含在遺傳規律的試題中進行重點的考查。
下面提供多種圖表形式,就“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一節的教學方法,作一些初步的探討嘗試,試圖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 以文字圖解的整理,熟識減數分裂的全過程
(以哺乳動物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為例)
2 以列表填充的比較,區分不同的細胞分裂時期和分裂方式
2.1 減數第一次分裂和減數第二次分裂
減數第一次分裂
減數第二次分裂
染色體的
主要行為
同源染色體聯會和分離;在同源染色體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著絲點分裂,染色單體分開
染色體
數目的變化
2n →n
n → 2n →n
核dna
數目的變化
2a→4a→2a
2a→a
2.2 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
有絲分裂
減數分裂
細胞分裂
次數
1次
連續2次
染色體復制
次數
1次
1次
同源染色體
的變化
無聯會和分離
有聯會和分離
子細胞的
名稱及數目
體細胞,
1→2個
配子;雄為1→4個精子、
雌為1→1個卵細胞(另有3個極體)
最終子細胞中的染色體數
同親代體細胞
只有親代體細胞的一半(染色體數目的
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
3 以過程圖解的分析,判斷不同時期的細胞分裂圖像
在光學顯微鏡下,能夠比較清楚地辨認和記數染色體的細胞分裂時期是分裂期的中期和后期。下面以體細胞中含有2對同源染色體的哺乳動物為例,加以簡要分析。
3.1 不同分裂期中期圖像的區分
不同分裂期中期圖像的共同點是染色體上的著絲點都排列在垂直于細胞兩極的中央平面(即假想結構赤道板)上。(見右圖)
區分不同分裂期中期的圖像,主要是看同源染色體及其遺傳行為。即先看有無同源染色體,無同源染色體者一定為減數第二次分裂(見上圖中的c圖);有同源染色體者,再看有無同源染色體聯會(或有無四分體),有者為減數第一次分裂(見上圖中的b圖),無者為有絲分裂(見上圖中的a圖)。
3.2 不同分裂期后期圖像的區分
不同分裂期的后期圖像的共同點是染色體都平均分成兩組,并分別向細胞兩極移動。但引起染色體平均分配的原因是不同的。
區分不同分裂期后期的圖像,可先看有無染色單體,有染色單體者一定為減數第一次分裂(見上圖中的甲圖),因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導致染色體平分成兩組;無染色單體者,再看有無同源染色體(只看趨向一極的染色體),有者一定為有絲分裂(見上圖中的乙圖),無者為減數第二次分裂(見上圖中的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