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基因的表達
第四章 基因的表達
一、教材分析
1.本小節主要講述:基因的本質,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基因對性狀的控制等內容。本小節的引言指出了dna是聯系子代與親代的物質,簡要地交代了dna與基因,以及基因與性狀的關系。
在講述基因的本質時,首先以果蠅的某些基因在染色體上排列的圖例,交代了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然后,闡述基因的本質--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在此基礎上,教材又講述了dna的另一個重要功能,即通過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首先通過講述兩種rna在蛋白質合成過程中的作用,闡明了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的過程。然后,用遺傳學的中心法則對遺傳信息的傳遞(dna分子的復制)和表達(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的功能進行小結。由于課時所限,中心法則的內容處理為小字。
關于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是使學生對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過程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蛋白質是如何決定生物性狀的。這部分內容主要是通過實例讓學生明確兩點:
第一,基因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的;
第二,基因是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的結構來直接影響性狀的。
本小節的教學內容是本節教材的教學難點。
2.本小節與他它章節的聯系:
a.與“生物的遺傳定律”緊密聯系;
b.與“生物的變異”緊密聯系;
c.與高三教材《基因的結構》及《基因表達的調控》緊密聯系。
本節內容的掌握為后面內容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中心法則”的概念及發展(a:知道)。
(2)dna與rna的異同(b:識記)。
(3)染色體、dna和基因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基因的本質(b:識記)。
(4)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的過程和原理(b:識記)。
(5)基因控制性狀的原理(b:識記)。
(6)遺傳信息和“密碼子”的概念(c:理解)。
2、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基因概念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2)通過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學習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
三、重點•實施方案
1.重點
(1)染色體、dna和基因三者之間的關系和基因的本質。
(2)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的過程和原理。
2.實施方案
(1)學生閱讀、討論結合教師舉例、圖示進行教學。
(2)用多媒體課件顯示真核細胞基因表達的轉錄和翻譯過程。讓學生理解轉錄和翻譯是在不同的地點進行的,是以信使rna為媒介而進行的。
四、難點•突破策略
1.難點 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的過程和原理。
2.突破策略
用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的多媒體課件顯示出此動態過程,通過列表對比理解信使rna和轉運rna的結構不同導致的功能不同,使用細胞亞顯微結構掛圖讓學生明白轉錄在核內而翻譯在細胞質中的核糖體上進行,從而突破本節的難點內容。
五、教具準備
1.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掛圖;
2.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的多媒體課件;
3.信使rna和轉運rna結構對比投;
4.影片:“基因工程初探”錄像片。
六、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預習,發揮學生的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完成基因的概念及基因的表達的教學。
基因的概念是通過對dna分子結構和功能的復習引出并點撥來完成的。
而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應以mrna為紐帶,把基因的堿基與氨基酸聯系起來,讓學生最終理解蛋白質中氨基酸的種類、數目和排列順序是由基因的堿基決定的。
七、課時安排 2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