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群和群落
1、設計理念:新課程改革倡導探究行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本節課就是以讓學生親歷模擬實驗及建立模型等探究活動來領悟科學研究的方法為設計理念。
2、教材分析:《種群的特征》這節內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節內容,是學生在前面剛學了穩態及其調節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從宏觀層次來分析生命系統的特征。依據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要求:“列舉種群的特征”,因此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2.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種群密度和種群的幾個基本特征。種群的特征之間的內在關系。
能力目標:初步學會調查種群的密度的方法。分析種群其他特征對于種群密度的影響
情感目標:能用種群特征去描述身邊的種群,并能對種群的研究提出有建設性的看法;關注人口問題,認同計劃生育國策、關注瀕危動物種群數量的變化及措施。
2.2【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種群的幾個基本特征,及內在關系
教學難點:示范樣方法的正確操作,證實樣方法的科學有效性。
2.3【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 :做演示實驗讓學生探討如何估測一類事物在一定地域范圍的密度
種群的幾個特征以及他們是怎樣影響種群密度的
種群的空間特征
第2課時:課外測量南操場蒲公英的種群密度
3、--思路
本節的引入思路是:從問題出發,落腳于對科學方法的學習: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
在呈現種群的特征這一內容時,從“問題探討”引入,然后逐步展開教學,將本節的探究活動作為讓學生嘗試、模仿的操作。
本節的內容教學是按照教材順序安排的,采用先授課后進行探究活動的模式。本案例的設計針對課堂授課部分。
4、授課過程
教學
內容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導
課
展示螞蟻一起找食物、狼追羊、豹追鹿等圖片
通過學生的總結,教師引出種群和群落的概念
分析一下是不是一個種群: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某集市上賣的全部的同種白菜。
3.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
4.一個池塘里的全部鯉魚。
概念的要點:①一定自然區域內
②同種生物構成
③全部個體
當從群體水平來看,種群是個體的簡單累加嗎?個體的特征能代表種群的特征嗎?
課件展示:
1 個體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對一個種群來說,會不會因為個體的消失而消失呢?
總結:種群的不同個體組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不是個體的簡單累加,這時種群就表現出個體不具有的特征。
到底種群有哪些特征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
分析思考回答:都不是
1不是一種
2不是自然區域
3一定區域內全部個體
思考總結:任何生物都不能單獨生活,他的生存既會受到同種生物的影響,又會受到異種生物的影響。
明確種群概念的含義
通過個體和種群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明白:種群不是個體的部分疊加。種群有它的特征,引入下面內容。
問題探討
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
種群的特征主要表現為數量上的變化,所以把握種群的數量特征很重要,比如我們經常在電視聽到這樣的內容:中國人口某年有多少?大熊貓還剩多少只?蝗蟲有多少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