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細胞工程簡介──動物細胞工程
第二節 細胞工程簡介──動物細胞工程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1)動物細胞培養(知道)。
(2)動物細胞融合(知道)。
(3)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應用(知道)。
2.態度觀念方面
(1)初步培養學生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2)通過向學生介紹幾大動物細胞工程技術的發展動態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學生明確人們對生命奧秘的揭示愈加廣泛和深入,知識不斷更新并向前發展。認識到學無止境,形成終生學習的意識。
3.能力方面
(1)在學習動物細胞培養過程中,學生通過閱讀、自學、質疑、討論、訓練、總結等環節,逐步提高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由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導出動物細胞融合過程,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思維能力。
(3)讓學生嘗試設計革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指導學生掌握獲取知識和探索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使學生了解生物科學認識模式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能力。
重點、難點分析
單克隆抗體既是本小節的重點,也是難點內容。
分析:動物細胞工程常用的技術手段有動物細胞培養、動物細胞融合、單克隆抗體、胚胎移植、核移植等。其中前三大技術為本節教材的主體內容,而胚胎移植、核移植技術以小字科普讀物的形式出現,意在使學生在有所側重的前提下對動物細胞工程發展概況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在教材重點介紹的三大動物細胞工程技術中,動物細胞培養是其他技術(如單克隆抗體、胚胎移植、核移植等)的基礎,其價值更多的是通過其他技術成果來體現的。而動物細胞融合技術目前較為成熟的最重要的用途便是制備單克隆抗體。由此可見,單抗技術應屬較高層次的動物細胞工程技術。對它的學習有助于學生較深刻地領悟動物細胞工程的真諦,并從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對單抗獨具匠心的實驗設計中,深刻體會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尤其是創造性的思維品質在科學研究、發明創造中的決定性作用。基于以上認識,單克隆抗體應列為本節的重點內容,同時單克隆抗體技術本身環節多、技術復雜,加之學生對此缺乏必要的感性認識,所以也是本課的難點所在。
教學模式
自學——指導。啟發、探究。
教學手段
1.動物細胞培養的自制掛圖。
2.動物細胞融合、單克隆抗體制備過程的教學課件。
3.有關克隆羊“多莉”的錄像資料。
4.實物投影儀。
課時安排
二課時。
設計思路
1.采用自學、指導模式對動物細胞培養技術進行較深刻、透徹地學習,為學習其他動物細胞工程技術打好基礎。
2.教師啟發學生回憶植物體細胞雜交過程;通過新舊知識對比,引導學生大膽推測動物細胞融合過程,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并通過課件演示全過程,加強直觀性,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
3.教師給出資料,引出探究點。學生通過討論、辯論,設計多種制備革克隆抗體的方案。然后通過觀察全過程課件,質疑、釋疑(多方向),并由學生概括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工程。
4.胚胎移植、核移植為書中小字內容,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予以適當指導、點撥。
5.以“多莉”羊的培育過程為主線,將動物細胞工程五種技術的知識有機地串接起來,構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重點提示
1.在教學中,應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的個性在共性發展的同時也能協調發展,使知識不單是講課的內容,考試的內容,而成為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的載體和素材。教師應善于從教材內容和學生心理狀態出發,采用多種方法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創設探索的情境,激發學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從而達到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的多方面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