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細胞》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學生進一步熟練制作臨時裝片和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提高制作與觀察的技能
2.通過對其他動物細胞結構的觀察,概括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提高學生的觀察、歸納、總結能力。
3.區分動植物細胞的異同點,提高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
4. 通過模型制作進一步強化對動物細胞結構的認識,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復習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制作,學生閱讀課本,找出動物細胞臨時裝片制作與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制作的不同,明確制作動物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
2.使用顯微鏡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初步了解動物細胞結構,進一步通過對其他動物細胞結構圖的觀察,概括出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3.對動植物細胞結構圖進行比較,強化對動、植物細胞結構異同點的認識并得出細胞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這一核心概念。
4.通過模型制作進一步強化對動物細胞結構的認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實驗對生物學的重要性。
2.認同細胞的生物體結構基本單位。
教學重點:
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正確使用顯微鏡。
區別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異同點。
教學難點:
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和觀察。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及教師組織引導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激發興趣
通過多媒體展示兩組植物圖片和動物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配合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投入對新課程內容的學習。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確定本節課程內容——觀察動物細胞。
復習舊知
新課學習一、動物細胞臨時裝片制作及觀察
二、總結動物細胞基本結構
三、模型制作強化動物細胞結構認識
四、比較動植物細胞異同點
啟發學生回顧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并嘗試用一個字概括。
布置學生閱讀制作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步驟,同樣用一個字概括。
引導學生找出動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制作之間的差異。
思考討論:
1.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為什么滴生理鹽水,能不能滴清水?(教師演示滴加清水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2.為什么在制作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要用稀碘液染色?(教師演示未滴加稀碘液染色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播放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視頻,。
強調實驗操作注意事項;
布置學生完成:任務1——嘗試繪出口腔上皮細胞結構圖并標注結構名稱。
學生實施實驗操作過程,教師積極指導,及時糾正錯誤。
選派學生代表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 ;
組織未能觀察到實驗結果的同學觀察制作成功同學的玻片標本。
展示部分學生的繪圖結果,并按繪圖要求指出學生在繪圖上存在的問題。
幻燈片展示幾種不同形態的細胞。
布置學生通過利用現有的實驗材料,制作動物細胞模型,教師展示部分作品并給予評價。
展示動植物細胞結構圖,布置完成任務2——比較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異同點。
學生回答
學生思考并回答
學生回答
學生嘗試回答
學生嘗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