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科學教案 > 小學科學教案 > 第二單元 動物(通用3篇)

第二單元 動物

發布時間:2023-08-08

第二單元 動物(通用3篇)

第二單元 動物 篇1

  第二單元 動物

  第一課 尋訪小動物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的生存依賴于環境,不同的環境中生長著不同的動物。

  過程與方法

  會議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驗和知識,提出尋訪小動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的態度,形成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在回憶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去尋訪、親近、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

  【教學難點】避免學生在尋訪過程中過分關注某一種小動物。

  【教學準備】

  1、在校園里準備一塊可供學生尋訪小動物的場地(最好教師提前尋訪一遍)。

  2、設計簡單的記錄表,供學生參考。

  【教學過程】

  一、理解小動物

  1、教師問:“聽到‘動物’這個詞我們想到了那些動物?”

  “‘大動物’我們能想到那些動物?”

  “‘小動物’我們能想到那些動物?”

  2、學生用舉例的方法來區分大動物和小動物。

  3、關注:學生舉例的普遍性性,舉現實存在的動物的為俐。

  4、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小動物所指范圍。

  二、回憶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驗和知識

  1、教師組織學生回憶、交流在一定范圍內見過那些小動物。

  2、過程中注意引起學生尋訪小動物的興趣。

  3、關注:學生是否注意傾聽同學的經歷;學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內容。

  三、尋訪活動的準備

  1、組織討論,明確尋訪的任務、尋訪的時間、地點和觀察與調查的方法。

  2、學生分組討論,并明確組內的分工。

  3、交流尋訪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注意事項。

  4、教師做好明確要求:注意安全、關注和愛護小動物。

  5、關注:學生任務和分工是否明確。

  6、設計意圖:為順利尋訪做好準備。

  四、到校園里尋訪小動物

  1、學生分組尋訪。

  2、教師適時提供指導和幫助。

  3、關注:學生是否遵守紀律、是否愛護小動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記錄。

  第二課 蝸牛(一)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蝸牛的特點體現在它的運動、身體構造等多方面。

  2、蝸牛能對外界的刺激產生相應的反應,如觸角伸縮、身體躲進殼內以躲避危險等。

  3、蝸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種物體上爬行,腹足做細波浪狀運動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跡。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和體驗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過程,并學習使用放大鏡做更細致的觀察。

  2、用簡圖畫出蝸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書介紹的方法飼養蝸牛,做好記錄。

  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研究小動物的興趣,樹立起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地觀察態度,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

  【教學重點】經歷對蝸牛外形、運動、反應等方面的觀察活動。

  【教學難點】學生觀察過程中對蝸牛的態度及對觀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學準備】

  1、分組:2-3只蝸牛、放大鏡、樹枝、繩子、玻璃、飼養槽。

  2、與學生相同的但大一號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課前布置學生捉蝸牛

  1、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蝸牛,捉到蝸牛的地方有什么環境上的特點。

  2、關注:學生捉蝸牛是否傷害蝸牛和其他動植物。

  3、設計意圖:使學生對蝸牛的生活環境有一個初略的認識。

  二、觀察蝸牛的身體。

  1、組織討論觀察蝸牛的身體的順序,討論紀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蝸牛的身體。并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的組織紀律性,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三、觀察蝸牛的運動和反應。

  1、組織學生討論觀察蝸牛運動的方法和記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蝸牛的運動。并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用到適度刺激的方法觀察蝸牛的反應,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蝸牛運動的特點:靠腹足運動,爬過的地方有粘液,能對刺激做出反應。

 。ū蛔ⅲ河^察蝸牛的身體和觀察蝸牛的運動最好結合起來在同一時間段內完成)

  四、飼養蝸牛

  1、教師介紹飼養蝸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2、學生飼養、觀察蝸牛并記錄發現和產生的新問題。

  3、關注:飼養過程中是否堅持觀察、記錄。

  4、設計意圖:在飼養過程中了解更多有關蝸牛的信息。 

  第三課 蝸牛(二)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蝸牛有一些與生命活動相關的生活習性:運動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過程與方法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不同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細致觀察對獲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經歷觀察蝸牛吃食、休眠、排泄的過程,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學生表現自我的欲望與傾聽他人意見的沖突。

  【教學準備】分組:2-3只餓了的蝸牛,菜葉、蘋果片、餅干、等食物,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交流飼養蝸牛的經驗和發現

  1、復習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2、交流飼養蝸牛過程中的發現。

  3、教師板書學生匯報的內容。

  4、關注:匯報情況的真實性,要求匯報的是自己觀察到的而不是聽別人說的或叢書上看到的。

  5、設計意圖:獲取更多的有關蝸牛的信息,初步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觀察蝸牛吃食

  1、整理有關蝸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學生設計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實驗。

  3、學生用實驗驗證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師注意就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提供信息。

  5、關注:學生設計實驗的多樣性和可行性;學生觀察過程中新問題的提出。

  6、設計意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

  三、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1、指導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學生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3、關注:學生觀察的方法的正確性和學生獲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設計意圖:體會細節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繼續觀察蝸牛

  1、學生課后繼續飼養蝸牛、并觀察和記錄獲取的信息。

  2、教師注意在學生飼養過程中就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提供信息。

  3、關注:飼養中是否仔細認真的觀察,注意引起飼養和觀察的興趣。

  第四課 蚯蚓

  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目標:

  能認真觀察,有目的的有序的進行觀察,通過觀察自己去發現。

  能自己設計實驗和觀察的方法。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夠與本組成員合作一起進行觀察和實驗。

  愿意和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發現,愿意幫助其他的同學。

  喜歡觀察和研究動物。

  3、科學知識目標:

  能夠知道蚯蚓的身體外形特征、運動方式及其他相關知識。

  能夠知道怎樣做是正確的觀察方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準備:蚯蚓若干條、毛巾、沙子、土、水、紙盒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謎激趣“猜蚯蚓”

  課前先讓學生猜一個謎語:“沒有腳,沒有手,彎彎曲曲來回走,松土數它是能手。這是什么?”

  接著檢查學生準備材料情況,為下面的探究活動作好準備。

  二、觀察提問“問蚯蚓”

  教師先引導學生提出自己想探究的問題:“這節課我們來認識蚯蚓,大家最想知道關于蚯蚓的哪些知識?”

  三、玩中探究“玩蚯蚓”  

  “這節課,老師讓同學們自己想辦法來解決這些問題,你們喜歡嗎?” 

  讓各小組學生開始思考探究辦法,制定探究計劃,并進行探究活動。

  提醒學生每組可以選擇一兩個感興趣的議題來探究;巡視各組的活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教師發下幾條蚯蚓,激起其他同學迫不及待地也想要領走蚯蚓:“誰敢自己上來抓一條蚯蚓下去?”

  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分組探究:蚯蚓的外形特征、運動方式、“你還有哪些其他的發現?”

  比誰的實驗設計得好,誰的發現最多。

  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和啟發有困難的小組,促進觀察活動的開展。

  小結:各組匯報,交流討論“我們發現……”

  教師表揚全體同學,特別是那些細心觀察、大膽實驗的小組。

  對于活動時可能出現的困難,教師應注意提示,例如“怎樣測量處于盤曲狀態的蚯蚓的長度?”可以提示學生先用線繩比著蚯蚓身體盤一下,再量線繩的長度。本活動的重點不是要測量出蚯蚓的準確身長,而是讓學生學習使用一些測量的方法。

  第二課時

  四、交流學習“說蚯蚓”        

  1、談話,引入新的探究活動——蚯蚓的生活習性。

  在前面探究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獲得的關于蚯蚓的各方面知識集中起來,進行比較、分析,進行思維加工,從而形成對蚯蚓的整體認識。完成實驗報告。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觀察實驗目的,切實培養學生自行探究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合作意識。

  2、研究蚯蚓喜歡什么樣的生活環境。

  “你認為……?”“你想研究……?”“怎樣設計實驗?”

  小組討論實驗方法,找老師領取器材,展開研究“蚯蚓喜歡溫暖的還是寒冷的環境?”“蚯蚓喜歡陰暗的還是明亮的環境?”“蚯蚓喜歡潮濕的還是干燥的環境?”“蚯蚓喜歡土還是喜歡沙子等等?”

  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和啟發有困難的小組,促進實驗活動的開展。

  各組填寫實驗記錄。

  交流匯報。教師伺機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鼓勵學生課外自己開展觀察動物的活動。

  五、實踐探索“養蚯蚓”

  盡管整堂課都是學生自己動手探究,得出結論,對蚯蚓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學生還有許多問題沒有弄明白,比如:蚯蚓吃什么?怎樣繁殖等等。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課后繼續探究,學會養蚯蚓。有條件的學生還可以寫一篇簡短的觀察日記,記下蚯蚓的新發現、新感受,培養他們認真細致、堅持不懈的科學態度和對科學的直接興趣。

  課外活動:飼養蚯蚓,觀察蚯蚓能為人類做什么?

  總結時滲透環保教育,這一點非常重要,是培養學生珍惜生命、熱愛大自然的好機會。

  第五課 螞蟻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讓學生了解螞蟻的身體特點。

  2、讓學生能夠在觀察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3、引導學生愛護小動物,珍惜生命。

  教學重點:

  不斷改進觀察的方法,解決觀察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教學難點:

  對觀察方法的探究。

  教學準備:

  放螞蟻的瓶子、白紙、放大鏡、水、水槽、三、四塊塑料泡沫、昆蟲觀察盒、毛筆、水彩筆、玻璃片(投影片)、沙、繩子、幾條硬紙條、記錄紙和筆。

  教學活動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你們帶來了什么?

  2、出示課題:螞蟻。

  二、激發探究欲望。

  1、說說你是怎樣捉到螞蟻的?

  2、學生畫一只螞蟻。選幾幅展示。

  3、比較。為什么有的會畫錯?

  三、引導探究。

  學生根據提供的材料分組自行探究。

  教師不時穿插到每個小組的旁邊觀察學生的活動。密切注意學生在做什么?說什么?爭論什么?扯得太遠要幫助他們回到主題上來,鉆進“牛角尖”得要幫助他們跳出來。

  在學生的觀察活動中,要適時引發學生的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認為怎樣?你能不能再看看?你能不能換一種材料再試試?

  四、開展研討、說螞蟻。

  1、把材料從學生處拿開。

  2、說說剛才的研究中你們遇到了那些問題,你們是怎么解決的?有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讓我們一起解決。

  通過剛才的研究,你們發現了什么?

  每組選出一個學生代表小組發言,研討中發現的事實有另一個學生記錄下來。

  教師把學生的觀點板書下來,即使錯誤的發言如果全班同意也要先記錄下來。當學生的發言出現矛盾時,當場討論解決。教師要注意把握方向,對于怎樣更好地觀察螞蟻,螞蟻身體的特點這些問題一定要討論。

  五、課外延伸

  1、剛才我們初步觀察了螞蟻,實際上還有許多值得我們研究的地方,你們想不想繼續研究?下課后,每個小組繼續研究螞蟻,下節課我們舉行一個螞蟻信息報告會。

  2、看螞蟻的反應,猜測螞蟻的想法,送螞蟻回原來的地方。

  教學設想:

  《螞蟻》是科教版《科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4課,其目的在于通過學生對螞蟻身體特點的觀察,嘗試讓學生解決觀察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培養學生探究的能力。意識到動物與大自然的密切關系,珍愛生命。因此,我在設計這一課時,力求體現以下幾個方面:1、提供學生較多的探究研討和動手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2、以學生的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能夠在觀察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3、這節課不在于學生獲得多少螞蟻的知識,而在于學生通過觀察活動獲得知識。因此,在引導探究階段要給學生自主權。

  第六課 金魚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魚類有適應水生環境的結構,具有生命體的基本特征。

  2、金魚用鰭游泳,用腮呼吸。

  3、金魚和螞蟻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過程與方法

  1、用實驗的方法證明自己的猜想。

  2、繼續利用維恩圖比較動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喜愛小動物的感情,培養用實驗證據證明猜想的態度。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金魚的生活,了解水生動物與陸生動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學難點】學生有想法時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

  【教學準備】每組:2-3條金魚,裝載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許使用色素調制的紅水、少許魚食。

  【教學過程】

  一、了解魚類的生活環境

  1、教師介紹魚類的生活環境。

  2、學生舉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關注:“魚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4、設計意圖:為進一步觀察與作鋪墊。

  二、觀察金魚的外形和運動

  1、學生觀察金魚的外形和運動。

  2、教師適時告知魚鱗、魚鰭等及其作用。

  3、關注:學生對金魚形態的關注和對金魚運動方式的關注。

  4、設計意圖:了解金魚在外形和運動方面的信息。

  三、觀察金魚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關金魚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經驗。

  2、討論、設計觀察金魚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與討論作出提示:喂食觀察金魚的吃食;用紅水觀察金魚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紅水的方法)

  4、學生觀察并記錄。

  5、教師適時指導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氣。

  6、關注:學生用實驗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看法時是否干擾金魚;是否觀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

  7、設計意圖:了解金魚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養“用實驗方法驗證看法”的意識。

  四、比較金魚和螞蟻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顧維恩圖的用處。

  2、學生把上節課學的蝸牛的特點寫在左邊圓圈里,把蚯蚓的特點寫在右邊的圓圈里,劃去各自相同的特點。

  3、小結蚯蚓和蝸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關注:學生比較的信息的多寡。

  5、設計意圖:初步體會動物具有相同的特點。

  五、把觀察后的金魚養在各班教室,方便學生繼續觀察,獲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時的看護,保證金魚存活。

  第七課 動物的共同特點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動物的個體形態不同,生活環境也不同,但是動物具有共同的特點: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里,會運動,需要食物維持生命,會排泄廢物,會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會生長發育,會繁殖后代。

  過程與方法

  運用比較的方法獲得動物的共同特征。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動物壽命的認識,懂得生命的可貴,也體會生死的自然規律。

  【教學重點】整理已經觀察、分析、和研究的結果,進行概括和總結,共同的除動物的共同特征。

  【教學難點】學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證據支持,學生無證據信息對整理的干擾。

  【教學準備】蝸牛、蚯蚓、螞蟻、金羽的圖片;四種動物議政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討論動物的共同特點。

  1、學生整理本單元的學習成果。

  2、小組討論四種小動物的共同特點,把結果記在課本上。

  3、匯報,教師把匯報結果記在黑板上。

  4、教師或學生舉例某種動物,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點,如果某一種動物不具備上面四種動物的某個共同特點就刪去,這樣找出動物的共同特點。

  5、關注:學生交流的信息是否有證據支持。

  6、設計意圖:了解動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感受生物的多樣性

  1、教師講解到校園觀察學校動物和植物的注意事項。

  2、學生分組到校園靜靜的觀察校園的植物和動物。

  3、回教室匯報。

  4、關注:是否能做到安靜的觀察、不打擾校園的動植物。

  5、設計意圖:學生體會生物的多樣性。

  三、總結生物的共同點

  1、全班集體用維恩圖比較動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在動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寫上“生物”兩個字,并告訴學生,動物和植物艘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體。

  3、關注:學生在過程中提出的問題。

  4、設計意圖:理解什么是生物。

  四、討論人與其他動物、植物的共同特點

  1、教師指著動物、植物的共同點問:“人有這些特點嗎?”

  2、歸納小結:人和動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里,會生長繁殖、最后都會死亡。這是生物的特點,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3、關注:人是否是生物的理解。4、設計意圖:對生命的特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第二單元 動物 篇2

  第二單元  動物

  2.1 尋訪小動物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的生存依賴于環境,不同的環境中生長著不同的動物。

  過程與方法:回憶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驗和知識,提出尋訪中可能碰到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不同的環境中生長著不同的動物。

  教學難點:知道動物的生存依賴于環境。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ㄒ唬┮

  1、你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動物是什么嗎?世界上最大的動物?

  2、陸地上最大的動物?世界上最小的鳥?(學生劃書26頁)

  (二)附近能觀察到哪些小動物

  1、這些世界之最的動物在我們生活中不常見,那在這個季節,我們能在校園里觀察到哪些小動物?

  2、大家來討論一下,剛才同學們說到的這么多動物,哪些我們是會看到的,哪些是不會看到的。

 。ㄈ⿲ぴL小動物

  1、怎樣才能證明我們的猜想呢?

  2、在尋訪小動物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記錄什么內容?需要注意什么問題?(閱讀書17頁)

  小結:用觀察的方法是獲得動物信息最好的方法,這個單元就請大家一起來觀察小動物。

  作業:課后尋找蝸牛并觀察蝸牛的生活環境,把蝸牛的樣子畫下來。

  2.2 蝸牛(一)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蝸牛的特點體現在它的顏色、身體構造等方面。蝸牛利用腹足爬行,腹足做細波浪狀運動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跡。

  過程與方法:經歷和體驗從整體觀察到局部觀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進行猜測和推測,并學習使用放大鏡做更細致的觀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起認真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并做到不傷害小動物,注意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和體驗從整體觀察到局部觀察的過程。

  教學難點:在觀察過程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準備

  蝸牛、放大鏡、細線、玻璃、記錄本

  五、教學過程

 。ㄒ唬⿵土曇

  1、在上節課的尋訪過程中你在校園里找到了哪些動物?是在哪個位置找到的?為什么在這些地方會找到這些動物?

  2、我們之前猜哪些動物是會找到的,但結果找不到?為什么會找不到這些動物?

  3、你們是在哪里找到蝸牛的?

 。ǘ┯^察蝸牛

  1、下面我們就來觀察蝸牛,用什么工具才能把蝸牛觀察清楚呢?

  2、說說你打算怎樣觀察?

  3、在觀察過程中我們還需要做什么?

  4、請大家把你們在觀察過程中的發現記錄下來。

  5、各小組交流發現。

  6、介紹蝸牛各部分名稱、螺線。

  7、螺線轉向左逆時針的,我們叫做左旋;螺線轉向右順時針的,我們叫做右旋。(學生劃書18頁)

  8、不僅是蝸牛殼上的螺線有左右旋之分,生活中很多物體都有左右旋,好像男孩子頭上的旋就有左右旋之分。

  9、你們的蝸牛殼上有多少圈螺線?是左旋還是右旋的?

  小結:今天你對蝸牛的哪些方面有了了解?

  作業:下節課帶蝸牛喜歡的食物回來。

  六、板書設計

  蝸牛用身體的腹部爬行。

  蝸牛的身體是波浪狀前進。

  蝸牛爬行時會分泌粘液。

  2.2 蝸牛(二)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蝸牛對食物有選擇,并采取獨特的吃食物的方式。

  過程與方法:獲得在發現新的觀察內容方面,嘗試用不同的思路解決問題方面,活動的設計和實施方面的有益經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道細節觀察是科學家經常采用的一種方法。能與同學進行合作。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和體驗從整體觀察到局部觀察的過程。

  教學難點:在觀察過程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準備

  蝸牛、放大鏡、蝸牛相關資料、記錄本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上節課我們研究了蝸牛的哪些方面?蝸牛身體有哪些器官?它是怎樣爬行的?

  (二)蝸牛吃食物的觀察

  1、你們都帶了什么好吃的東西給蝸牛吃呢?

  2、究竟蝸牛喜歡吃什么呢?它是怎樣吃食物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觀察觀察。記得把你們有趣的發現記錄下來啊。

  3、學生觀察、記錄、匯報、交流。

  4、現在你知道蝸牛喜歡在樹葉間活動的原因了吧?

  5、雖然蝸牛的嘴很小,但是嘴里面卻有25600顆牙齒,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

  (三)蝸牛的應激反應

  1、蝸牛整天背著一個殼有什么作用呢?

  2、在什么情況下蝸牛會縮進殼里?

  3、怎樣才能使蝸牛重新從殼里伸出來呢?

  小結:關于蝸牛你還有什么想研究的?

  拓展:蝸牛的相關介紹。

  作業:下節課帶螞蟻回來。

  2.4 螞蟻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螞蟻與蝸牛的身體都不相同,但也有相似之處。

  過程與方法:嘗試用設計實驗的方法研究動物的習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和體驗從整體觀察到局部觀察的過程。

  教學難點:在觀察過程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準備

  螞蟻、放大鏡、記錄本

  五、教學過程

 。ㄒ唬┮

  有一種小動物經常在我們身邊出現,它就是螞蟻。你知道螞蟻的身體是怎么樣的嗎?下面請大家把螞蟻畫下來。

 。ǘ┯^察螞蟻

  1、螞蟻究竟是什么樣的,看來還是要去觀察才知道。螞蟻可不像蝸牛那樣乖乖的讓你觀察,它會爬來爬去,怎樣才能觀察清楚呢?這就要考考大家的智慧了。觀察過程中同樣要有記錄。

  2、學生觀察、記錄、匯報、交流。

  板書:    頭:一對觸角、一雙眼睛、嘴巴

  身體   胸:三對腳

  腹部較大

  (三)比較螞蟻和蝸牛的異同

  1、下面請大家比較一下蝸牛和螞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用圖表示出來。

  2、學生比較、交流。

  小結:今天我們了解了螞蟻的哪些方面?

  作業:下節課各組把小動物帶回來。

  六、板書設計

  頭:一對觸角、一雙眼睛、嘴巴

  身體   胸:三對腳

  腹部較大

  2.5 我的觀察研究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能夠觀察和了解周圍的小動物。

  過程與方法:會用多種方法觀察和研究小動物,記錄和描述也會用多種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繼續研究小動物的興趣和愿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會用多種方法觀察和研究小動物。

  教學難點:記錄和描述也會用多種方法。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準備

  各種小動物、記錄本

  五、教學過程

 。ㄒ唬┯^察小動物

  1、這個單元我們觀察了蝸牛、螞蟻,我們了解蝸牛和螞蟻的哪些方面呢?

  2、今天大家帶來的這些小動物在這些方面又是怎樣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觀察。

  3、學生觀察、記錄。

 。ǘ﹫蟾鏁

  1、各小組匯報發現。

  2、評出最佳觀察發現小組。

 。ㄈ┭芯坑涗

  1、我們來看看別人是怎樣對動物進行觀察研究的。

  2、學生閱讀書31頁。

  小結:每種動物都有各自的特點,這與它們的生存環境有關。請大家課后繼續觀察身邊的小動物。

第二單元 動物 篇3

  《動物》知識點整理

  了解: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生存依賴于(環境),不同的環境生長著不同的(動物)。我們觀察動物,要注意觀察動物的(外形)、(生活)、(運動)、(反應)、(吃食)、(排泄)、(繁殖)等。

  1、在觀察動物的活動中,我們要做到:

 。1)愛護小動物,不傷害它們。(2)保持動物棲息地的原貌,保護他們的生存環境。(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險的地方活動。

  2、蝸牛的身體分成 頭 、 腹 、 尾 ,頭上有 兩 對觸角,觸角上有 眼睛 。

  3、蝸牛沒有腳,蝸牛的足叫(腹足)。蝸牛主要靠(腹足)爬行。

  4、蝸牛喜歡在(陰涼、潮濕)的環境中生活。   

  蝸牛休眠后要喚醒它,可以把它放入(水中)。

  5、蝸牛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蝸牛用(氣孔)呼吸,從(肛門)中排出糞便。

  6、蚯蚓由(口、體節、環帶、剛毛、肛門)組成。蚯蚓的身體摸起來總是(濕濕的)。

  7、蚯蚓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但是蚯蚓怕水,所以別把蚯蚓長時間放在水里。

  8、比較蝸牛與蚯蚓的相同與不同。

  9、螞蟻由(頭、胸、腹)三部分組成,頭上長有(一對)觸角,胸部長有3對(或6只)腳。

  10、螞蟻是怎樣進行信息交流的?(或為什么不要隨便干擾螞蟻?)

  螞蟻是用(信息素)進行信息交流的,螞蟻在行進過程中,會分泌一種(信息素),這種信息素會引導后面的螞蟻走相同的線路。如果我們用手劃過螞蟻的行進隊伍,干擾了螞蟻的信息素,螞蟻就會失去方向感,到處亂爬。

  11、金魚身體分為頭、軀干、尾三部分,身上長著(鱗片)和(魚鰭)。用 鰭 游泳,用 鰓 呼吸。金魚是 人工培育 的,品種很多,是常見的 家養動物。12、動物共同特點: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里,會運動,需要食物維持生命,會排泄廢物,會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會生長發育,會繁殖后代。                  

  13、比較螞蟻與金魚的相同與不同。

  14、(昆蟲)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一個類群,有100多萬種。

  15、生活在海洋中的(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世界上最小的動物叫(蜂鳥)。

 。ǚ侵尴螅┦顷懙厣献畲蟮膭游。(長頸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動物。

  16、池塘中生活著很多小動物,數量最多的是(魚類)。

  17、從運動、受到刺激時的反應、食物、繁殖四方面研究動物的共同特點,填入下表。

  蝸牛 蚯蚓 螞蟻 金魚

  生活環境 陸生(地上) 陸生(地下) 陸生 水生

  喜歡的地方 陰涼、潮濕 陰暗、潮濕、

  疏松 干燥 水里

  食物 新鮮菜葉、黃瓜等 腐殖質 雜食動物

  面包屑、甜食 雜食動物

  面包屑、小紅蟲

  繁殖 產卵 產卵 產卵 產卵

  反應 縮進殼內 身體收縮 逃跑 逃跑

  運動 用腹足爬行 身體伸縮爬行 用腳爬行 用鰭游泳

  呼吸 呼吸孔 皮膚 腹部的氣門 鰓

  身體分為 頭、腹、尾 頭、軀體 頭、胸、腹 頭、軀干、尾

  18、觀察螞蟻的過程中,螞蟻總是亂跑,怎樣解決觀察難的問題?說出你的方法。

  方法1:把螞蟻放在一個透明的玻璃瓶里。方法2:在一個淺盆子里裝入一點水,水中央放一個瓶蓋,讓螞蟻在瓶蓋上爬。方法3:把螞蟻放在昆蟲盒里觀察。

  19、如何知道金魚是用鰓呼吸的?設計一個試驗。

  材料:金魚、紅食用色素水、吸管、水。

  過程和方法:觀察水中的金魚時,用吸管吸一些紅色食用色素水,悄悄的伸入水中,在金魚的嘴前擠出紅水,發現紅水從金魚的嘴部進入,從鰓部流了出來。原來金魚沒有喝水而是在呼吸。

  結論:金魚用鰓呼吸。

  20、飼養蝸牛的過程中,為蝸牛創造一個什么樣的生活環境?     

  答:在飼養箱或廣口瓶內,先鋪上一層粗沙,然后鋪上一層潮濕的土壤,再放入幾條樹枝和幾片落葉,就可以飼養蝸牛了。

  資料庫:

  “朝生暮死”——蜉蝣,是指它的成蟲。

  壽命以晝夜或小時來計算的動物——草履蟲和變形蟲(無脊椎動物)

  壽命最短的動物——彈涂魚(脊椎動物)

  動物中的老壽星——象龜               最興旺的家族——昆蟲

  魚爸爸——海馬                       魚媽媽——麗魚

  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             陸地上最大的動物——非洲象

  世界上最小的鳥 ——蜂鳥             世界上最高的動物——長頸鹿

第二單元 動物(通用3篇) 相關內容:
  • 《快樂的動物》(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2.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倍”的意義,體會“倍”與等分之間的關系。3.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 動物找家(精選12篇)

    活動過程:1、激趣導入出示圖片引出課題,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2、了解動物的家師:,動物有家嗎?它們的家在哪里呢?幼兒自由討論,回答。3、給動物找家4、引導幼兒根據已往的知識、經驗進行交流討論,進一步豐富幼兒的知識,并激發幼兒...

  • 動物、植物欣賞(精選3篇)

    教材分析:在大自然中有著各種各樣的植物和動物,動物、植物欣賞它們為地球增添了許多的生機與活力,讓學生欣賞大自然中及畫家表現的動物與植物,動物、植物欣賞可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以及自我表達能力。...

  • 在實驗室里觀察動物(精選3篇)

    教材分析本節是學習有關動物知識的入門課,是在前兩章“學會觀察”、“在實驗室里觀察植物”等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在實驗室里觀察常見動物的形態特點和局部結構特征,所涉及的知識內容比較少。...

  • 人體和動物體的組成(精選2篇)

    一、組織教學,創設情境大屏幕投影展示各種動物圖片并打出本章題目“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學生一目了然本章所學內容,立刻融入課堂中)。師:動物、人都由許多細胞構成,但億萬個細胞簡單地堆積在一起是不能成為生物體的,它有嚴整結...

  • 生肖動物排隊(精選2篇)

    生肖是我國是一種很濃厚的民族文化,人們用生肖來,本月的主題是《有趣的生肖》,小朋友對此都有很大的熱情,通過前面的教學,小朋友對生肖的來歷及有關的知道已基本掌握,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在認識生肖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和鞏固十二生...

  • 動物瓶(通用10篇)

    活動目標:1.讓幼兒正確感知此6少的數量,理解數的意義。2.引導幼兒積極地與材料互動,培養良好的操作習慣。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顒訙蕚洌簩W具:空塑料瓶若干,黃豆若干,1-7不同數量的實物紙條,1-6的數字一組一份。...

  • 第三節 空中飛行的動物教學設計(精選2篇)

    第三節 空中飛行的動物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教材分析本節內容在單元中屬于一個重點,它介紹了一個重要的動物類群——空中飛行的動物。教材的編排方式改變了以往教材過分強調學科體系完整性的傾向,沒有像原教材那樣按進化順序逐門逐綱地講...

  • 設計動物名片(精選3篇)

    要求:1、選取一種自己喜歡的動物,學會用第一或第三人稱向大家介紹這一動物;2、著重介紹動物外形、生活習性和有關趣聞,表達得清楚明白;3、把收集的圖片和所寫的文字結合起來,創新求異,設計出與眾不同的動物名片。...

  • 《找動物》教案(精選12篇)

    教案目標:1、培養幼兒對點數的興趣和愛好2、引導幼兒正確點數7以內的物品的數量。教案準備 :多種玩具充當餅干重點難點:對掉下的餅干不多數。...

  • 動物找食(通用3篇)

    有益的學習經驗:1、手口一致地點數4并說出總數。2、根據數字4匹配相應數量的物體。3、感知4以內數的排列順序。準備:圖片:1只雞、2只狗、3只鳥、4頭豬、4條蟲、2根骨頭、4個蘿卜。...

  • 空中飛行的動物(精選8篇)

    第三節一、教學目標 1、闡明鳥、昆蟲等適于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概述鳥類、節肢動物和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2、嘗試獨立完成“鳥適于飛行特點”的探究活動和對昆蟲翅的“觀察與思考”。3、舉例說出動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種環境。...

  • 植物 動物 人(精選3篇)

    2.4、植物 動物 人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1、會比較植物和動物的相似和不同。2、會比較人與黑猩猩的相似和不同。3、能通過文字、語言交流比較結果。...

  • 我和動物教案(精選4篇)

    教學目標:1、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2、知道善待動物,以及怎樣和動物相處。3、認識珍稀動物并有保護珍稀動物,保護環境的意識。過程與方法:1、通過看動畫、觀圖片知道動物是人們的朋友。...

  • 《動物的疼痛》教學設計(通用2篇)

    【教材分析】《動物的疼痛》是北京市高中課程改革實驗版必修(一)第三單元的最后一篇文章,是美國科學家彼得·辛格的科學論著《動物解放》中的第一章,本文說明、論述了動物是有疼痛感覺的,進而提出人類應該以公正、平等的態度對待和我...

  • 小學科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传播 | 一区二区三区福利视频 | 久久看精品 | 国产成人短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系列视频二区 | 午夜影视免费 | 色窝窝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亲含舔丰满湿插 | a级毛片免费在线 |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自拍一区 | 天天综合一区二区 | 免费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麻豆 | 免费不卡av在线 | 国产内射爽爽大片 | 97精品尹人久久大香线蕉 |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 亚洲日韩成人无码不卡 |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免费视频日本 | 人妻无毛 | 亚洲人成网在线播放 | 一片毛片| 窝窝AV青青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 国产一级A片无码免费奶水 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尖叫 | 91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 看全色黄大色黄大片大学生 | 久久久噜噜噜www成人网 | 人妻人人妻A乱人伦青椒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野外 | 精品国产经典三级在线看 | 男人网站视频 | 国产91入口| 99涩涩|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视频三区高 | 久久网精品视频 | 最新日本一道免费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