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談判簡介
重慶談判是抗日戰爭勝利后,為避免內戰、爭取和平,中國共產黨在重慶同國民黨進行的為期43天的和平談判。談判從1945年8月29日開始,至10月10日結束。通過談判,國共雙方簽訂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抗日戰爭勝利后,蔣介石瘋狂搶奪抗戰的勝利果實,積極準備發動內戰,消滅共產黨,消滅共產黨所領導的解放區和人民軍隊。但蔣介石對立刻發動全面內戰還有顧忌。一是經過八年抗戰,全國人民普遍期待能和平建設自己的國家,包括民主黨派甚至國民黨內部的一部分人亦反對戰爭,要求和平;二是英、美、蘇三國當時都表示不贊成中國發生內戰;三是蔣介石的精銳軍隊在抗戰期間大都退到西南和西北地區,要迅速開赴解放區前線一時有不少困難,還需要有一段準備的時間。因此,他一面調兵遣將,一面發動和平攻勢,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連續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談判。中共中央于8月23日在延安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認為,抗日戰爭階段已經結束,新的階段是和平建設,應當力爭一個有利于人民的和平建設時期,即使是暫時的和平,也應當積極爭取。為了保衛人民的利益,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避免內戰,或者使內戰限制在局部范圍,或者使全面內戰盡可能地推遲爆發,同時,也為了有利于揭穿美蔣和平陰謀,有利于團結教育全國人民,中共中央決定派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為代表,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在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國民黨政府代表張治中的陪同下,從延安乘專機赴重慶。在重慶期間,毛澤東就和平建國等問題直接同蔣介石進行多次商談。有關問題的具體談判主要在中共代表周恩來、王若飛和國民黨政府代表王世杰、張群、張治中、邵力子之間進行。由于國民黨本來沒有和談的誠意,沒作談判的任何準備,談判的程序、議案均由共產黨方面首先提出,才使談判籌備工作得以基本完成。雙方代表就一般問題交換意見后,9月3日,中共代表提出關于兩黨商談的主要問題11項提要交國民黨政府代表,主要內容包括:確定和平建國方針,承認各黨各派的合法平等地位,承認解放區政權及抗日部隊,結束國民黨的黨治等,并表示擁護蔣介石的領導地位。9月8日,國民黨政府代表根據4日蔣介石親擬的《對中共談判要點》,對中共的11項提要提出書面答復。蔣介石對這次談判的方針是,準備在政治上作出一些關于開放民主自由的空頭許諾,但一定要在“政令軍令統一”的名義下取消解放區和人民軍隊的存在。因此,他在表面上不得不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地位,不得不承認各民主黨派的地位,不得不承認和平團結的方針,并允諾召開政治協商會議;但對于解放區政權和人民軍隊的地位,卻堅決不予承認。這些問題就成為談判中爭論的中心問題。談判過程中,國民黨調集重兵進攻上黨解放區,甚至把參加談判的國民黨代表遠調他處,至9月21日,談判陷于停頓,一星期后才恢復談判。為使談判能獲得進展,中共方面先后作過多次讓步,但國民黨方面執意不作任何松動,以致雙方無法在這個問題上達成協議。10月10日,國共雙方代表簽訂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并予以發表。《紀要》就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政治民主化、國民大會、黨派合作、軍隊國家化、解放區地方政府等12個問題闡明了國共雙方的見解。但在人民軍隊和解放區政權問題以及接受日軍投降等問題上雙方仍存在著尖銳的分歧。10月11日,毛澤東在張治中的陪同下飛回延安。周恩來、王若飛仍留重慶與國民黨繼續商談尚未取得協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