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
生:1. 能自我復制;
2. 有切割位點;
3. 有遺傳標記基因;
4. 對受體細胞無害、易分離。
師:目前通常利用的載體是“質!薄Y|粒是能“友好”寄宿在細菌細胞內的小型的環狀dna。下面讓我們通過插圖一起來認識質粒,尤其要在質粒載體結構模式圖上找出剛才歸納幾個條件的具體體現。
生:找到“復制原點”──說明質粒能復制并能帶著插入的目的基因一起復制。
找到“目的基因的插入位點”──說明質粒有切割位點。
找到“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說明有標記基因的存在,將來可用含青霉素的培養基鑒別。
找到此質粒來自大腸桿菌──說明沒有危害,大腸桿菌是非致病菌,大腸桿菌分裂快,也便于從大量復制個體中分離出來。
1.完成書后練習題。
2.認真完成模擬制作──dna重組模型。希望大家動手、動腦協調配合,體會每一步驟在基因重組中的真實含義。最后結束時加強反思,回答書中提出的兩個問題。
拿出兩種不同顏色的等寬的紙條。
學生討論。
第三個內容不好回答,教師要引導。
贊揚也是教育的一種方式。
引導大家思考。
學生討論。
討論中及時發現有創新思維的學生,鼓勵發表意見。學生再次議論。
及時鼓勵學生。
學生看書。
教師點撥。
學生看插圖。
學生看書。
學生看書,接著議論。
教師點撥。
利用插圖。
看書學習。
將局部問題整合到實際工作的全過程中思考。
學生討論。
學生歸納。
學生結合插圖尋找。
課內與課外結合。
聯系舊知識,使學生認識到基因工程也是建立在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的基礎理論上的,不可割裂。
抽象變直觀,增強誘思的效果。
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的發展有賴于技術的創新。
以上教學也是將三種操作工具整合到一個完整的過程之中。
將直白的教學內容變得有思維力度。
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以上教學改變直白的教學方式,通過誘思,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引導學生與dna酶作對比,在比較中準確認識限制酶。
讓文字與插圖結合,使抽象的文字在直觀的插圖中得以體現。
聯系舊知識,提供一個比較的對象,在比較中加深對dna連接酶的認識。
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準確認識dna連接酶的作用部位。
解決本課的難點。
提出問題,誘導思考,解決難點。
培養思維的廣闊性。
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利用插圖加深對載體必須具備條件的認識。
體現基礎知識的準確運用。在運用中加深對基礎知識的深層次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