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送別》之四美
一、故事之美
身為名門閨秀的鶯鶯和琴劍飄零的書生相愛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以門第、財產、權勢為條件的傳統擇偶標準的違逆。
《長亭送別》一折表現的則是崔張愛情取得初步勝利后的又一次曲折——張生去趕考,鶯鶯來送別,兩人被迫分離。整折戲雖沒有曲折復雜的戲劇情節,卻有撼人的藝術魅力。這魅力主要來自作者精心安排的19支曲詞。
這些曲詞對處于長亭送別這一特定時空交叉點的鶯鶯的心靈作了細膩的刻畫,多層次地展示了鶯鶯“此恨誰知”的復雜心理——既有對“前暮私情,昨夜成親,今日別離”的張生的百般依戀,又有對即將來臨的“南北東西萬里程”的別離的萬般痛苦;既有對“拆鴛鴦在兩下里”的科舉功名的深深怨恨,也有對當時司空見慣的身榮之后“停妻再娶妻”行為的不盡憂慮。這一復雜的心理內涵體現了鶯鶯純凈的靈魂美,也突出了她叛逆的性格。
二、人物之美
1.鶯鶯的深情之美。
鶯鶯對“白衣秀士”張生的愛,是相互傾慕的產物,絲毫沒有摻雜世俗的考慮和利害的打算。她所追求的愛情已經不再停留于“才子佳人”的傳統模式上了,更沒有把“夫貴妻榮”作為婚姻的理想。她對禮教的背叛是徹底的。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她也有過矜持,有過顧慮,有過矛盾和思想斗爭,但這不僅沒有削弱她形象的光輝,反而在其形象上增添了端莊深沉的色彩,使這個叛逆者的形象更為真實動人。這一切在由她主唱的《長亭送別》一折中得到集中表現。
在她看來,金榜題名是“蝸角虛名,蠅頭微利”,不是愛情的前提和基礎。她只想“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她反復叮囑張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與老夫人汲汲于功名富貴的態度形成鮮明對照;同時她對未來也有深深的憂慮。鶯鶯的態度突出地表現了她的叛逆性格和對愛情的執著,就是她的離愁別緒也閃耀著重愛情輕功名反禮教的思想光輝,她的叛逆是對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悲哀和抗爭,而不僅僅是兒女情長。
2.張生的鐘情之美。
張生雖然有時也有軟弱的一面,但對愛情卻是執著專一的。他毫不顧慮自己的“白衣”地位,大膽追求自己鐘愛的女人;他為鶯鶯而“滯留浦東”,不去趕考,忘了功名也忘了食寢,甚至身染沉疴;為了愛情,他幾次險些丟了性命;長亭分別之際,他“蹙愁眉”“長吁氣”“閣淚汪汪不敢垂”,根本不愿意離去,但為了婚姻,只得忍痛“伯勞東去燕西飛”,就是后來得中功名之后也還是“夢魂兒不離了蒲東路”。真可謂是鐘情至誠之士。
3.紅娘的熱情之美。
身為婢女的紅娘面對老夫人的洶洶氣勢,她從容鎮靜,機敏地為二人辯理,指出她們的結合完全是由賴婚引起,是“一雙心意兩相投”。接著條分縷析,歷數老夫人的過錯,迫使她答應兩人的婚事。紅娘對老夫人的審問和指責,集中體現了正義對虛偽、愛情對禮教的勝利。
三、情境之美
1.借途中之景傳感傷之情。
鶯鶯乘車去長亭,她的離情就寄寓在一路上的景色之中。“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前4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時令特征的景物,點染出鶯鶯為離別所煩惱的痛苦壓抑之情。后兩句寫離人之情,一個“染”字溝通了景與情的聯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人了凝重的離愁,蒙上了一層沉郁憂傷的色彩,蕭瑟的秋景與悲凄的心境化而為一,無法分開,創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此曲不愧為千古絕唱。
2.借席上之境傳愁苦之情。
“將來的酒共食,嘗著似土和泥”“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杯盤酒菜都能傳情。但最使鶯鶯關情的當然還是張生,“我見他閣淚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見了把頭低,長吁氣,推整素羅衣。”席上多人之境畢竟不同于西廂兩人天地,張生再難受也要矜持。此時他的委曲難言之情只有鶯鶯偷偷看在眼中。兩人這種細膩隱微無奈的情緒正與離筵特定之境吻合。
3.借席后之境傳叮囑之情。
席終人散,只剩下兩人與紅娘。鶯鶯這才可以向張生傾訴衷情。“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風霜要起遲”——盡管肝腸寸斷,還不忘千叮嚀萬囑咐,體貼入微的話語傳遞出纏綿深情,溫柔賢慧。“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 ”“若見了那異鄉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鶯鶯終于把藏在心底最重要的話說出來了,雖然突兀,分量卻極重,一往深情中也可窺見鶯鶯內心巨大的心理壓力。有此無外人之境,才有此自然直露的表白。
4.借別后之景傳惆悵之情。
“……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青山疏林,淡煙暮靄,夕陽古道,禾黍秋風,構成一幅深秋蕭瑟黃昏圖。張生遠去,鶯鶯悵然癡立,極目遠送,流露出欲見不能的惆悵和不忍離去的眷戀。“無聲”和“有聲”兩相映襯,更烘托出鶯鶯內心的凄涼和痛不欲生的悲哀。此時此地,以景襯情、化情入景,生動地展現了鶯鶯“離愁漸遠漸無窮”的心境。
四、曲詞之美
王實甫既吸收了古典詩詞語言的精華,又吸收了當時民間鮮活的口語,創造了色彩斑斕的元曲詞匯。
其中許多曲詞既有唐詩宋詞的意境,又有元人小令的風格,詩情畫意躍然紙上。如:“碧云天”句、“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兩意稠陌回,落日山橫翠”、“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等,像這樣華麗秀美的語句,人們耳熟能詳。
王實甫尤其善于運用修辭來形象地表現人物心理。如“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夸張地表現了離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再如“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成灰”,化用了柳永《訴衷情近》中的“未飲心如醉”,一字之差,更加夸張,語意更加沉重,表現了鶯鶯餞別時的極端愁苦。
王實甫注重文采,也擅長本色,如“馬兒迎迎的行,車兒快快的隨”“準備著被兒、枕兒,只索昏昏沉沉的睡”等都具有民間口語的風格,樸素自然,雅俗共賞。本色同文采奇妙的結合,便形成了既典雅又質樸、既清麗華美又生動活潑的語言特色。此特色正是形成全劇“花間美人”藝術風格的重要因素。
總之,《長亭送別》是一首真摯的抒情詩,是一幅濃郁的水墨畫,是一支撩人心弦的離歌。它處處給人以深沉的美感,將永遠散發迷人的藝術魅力。
作者單位:安徽肥東縣長臨河中學
- 長亭送別(精選16篇)
哈市高中新課改教學大賽參賽教案科目語 文課題教師韓 冰學校哈爾濱市第三中學課型講讀課年級高 二日期2003年9月20日教齡8年年齡31 歲職稱中教一級教學目標:1、基礎知識目標:欣賞《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鑒賞多...
- 《長亭送別》 自測(通用12篇)
一、基礎知識1.下面加黑字的注音或解釋有錯的一項是a.釧(chuàn鐲子) 泠泠(1íng清淡) 斜暉(huī日光)b.靨兒(yè古代婦女貼在額兩邊的花飾) 揾淚(wèn揩拭) 廝守(ī相守)c.諗知(shěn知悉,深知) 一遞一聲(dì交替,更迭) 蹙眉(cù皺)d.蝸...
- 《長亭送別》導學練習(通用16篇)
一、作家作品。王實甫,中國元代雜劇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他的創作活動大致在元成宗的元貞 、大德年間。長期混跡于教坊、行院,與伎藝為伍,當是位不得志的落拓文人 。...
- 《長亭送別》教案(通用13篇)
指導思想:積極貫徹上海市“二期課改” 精神,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素質和能力培養為主線。通過師生互動,學習并感受古典文化的詩情畫意,初步讓學生學會賞析古典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語言特色和思想內容的能...
- 《長亭送別》 教案(精選12篇)
●備課資料一、課文補注1.諸宮調:流行于宋金元時代的文學說唱藝術,它取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聯成短套,首尾一韻,再用不同宮調的許多短套聯成數萬言的長篇,雜以說白,以之說唱長篇故事。因用琵琶等樂器伴奏,故亦稱“彈詞”。...
- 語文教案-《長亭送別》教案(精選12篇)
《長亭送別(王實甫)》教案預習題目:結合注釋,了解《西廂記》的故事梗概。1. 劃分層次。2. 選擇自己喜歡的曲子背誦并鑒賞(不少于三支)3. 概括鶯鶯在本折戲里面的心理。4. 分析三個人物形象。5. 找到并重新背誦柳永的《雨霖玲》。...
- 《長亭送別》(精選17篇)
張連生長亭送別[一]學習目標(一)知識目標1.進一步了解元雜劇的特點與成就。2.了解本課曲詞富于抒情性和音韻美的特點。(二)能力目標1.把握劇情,鑒賞女主人公鶯鶯的藝術形象。2.體味劇作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鑒賞劇作富于文采的語言。...
- 魯教版高中必修五《長亭送別》優秀教案匯編(精選17篇)
第一課時(一)介紹作者。王實甫,名德信,字實甫.大都(北京)人,元代著名雜劇作家.所作雜劇14種,現僅存《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四丞相高會麗春堂》《呂蒙正風雪破窯記》(二)介紹《西廂記》劇情。...
- 《長亭送別》導學案(精選17篇)
【學習目標】 1. 簡單了解作者及相關元曲、元雜劇。 2. 品味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3. 揣摩富于文采的戲曲語言。 【學習重點】 1、體味人物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 1、品味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 《長亭送別》教案(精選14篇)
長亭送別科目 語 文 課題教學目標:1、 基礎知識目標:欣賞《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鑒賞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融古代詩詞與民間口語為一體的富于文采的曲詞;學習本文善于化用或借用古代詩詞的方法。...
- 《長亭送別》教案集錦(精選16篇)
預習題目:結合注釋,了解《西廂記》的故事梗概。1. 劃分層次。2. 選擇自己喜歡的曲子背誦并鑒賞(不少于三支)3. 概括鶯鶯在本折戲里面的心理。4. 分析三個人物形象。5. 找到并重新背誦柳永的《雨霖玲》。...
- 《長亭送別》教學設計(精選14篇)
一、教學目標:(一)引導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提綱挈領地了解劇情,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與性格特征。(二)通過探究體會課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體會學習課文修辭方法多種多樣、融古代詩詞與民間口語為一體的語言...
- 長亭送別·教案(通用17篇)
●教學目標一、知識和能力1.把握、鑒賞女主人公鶯鶯的藝術形象2.體味劇作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鑒賞劇作富于文采的語言。二、過程和方法誦讀、感悟、理解、討論、鑒賞。...
- 《長亭送別》學案(精選17篇)
【知識指要】1.字詞正音: 筵(yán)席 余蔭(yìn) 蹙(cù)愁眉 經懺(chàn) 杯盤狼藉(jí) 保揣(chǎi)身體 憔悴(qiáocuì) 暮靄(ǎi) 胸臆(xiōngyì) 2.字形比較: 倩疏林 萋迷 今宵 婧才 凄涼 云霄 靚麗 掙揣 羅幃 靖邊 惴栗 思維...
- 語文教案-《長亭送別》教案(精選12篇)
《長亭送別(王實甫)》教案預習題目:結合注釋,了解《西廂記》的故事梗概。1. 劃分層次。2. 選擇自己喜歡的曲子背誦并鑒賞(不少于三支)3. 概括鶯鶯在本折戲里面的心理。4. 分析三個人物形象。5. 找到并重新背誦柳永的《雨霖玲》。...
- 高三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