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最美的墳?zāi)埂方贪?/p>一、了解寫作背景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猶太家庭。其作品早期有唯美主義傾向,尤其善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靈魂。他的作品匠心獨具,充滿人道主義精神,有相當?shù)纳鐣谐煞郑绕涫恰耙院币姷臏卮婧屯椤保ǜ郀柣Z)塑造了不少令人難忘的女性形象。《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1922)、《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1922)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1933年希特勒上臺,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美等國。1940年到巴西,時值法西斯勢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鄉(xiāng)歐洲”的沉淪而感到絕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夫人在里約熱內(nèi)盧近郊的寓所內(nèi)雙雙服毒自殺。他的回憶錄《昨日的世界》(1942)正體現(xiàn)了他對于歐洲文明以及人類命運的深刻思考。2、列夫 • 尼古拉耶維奇 • 托爾斯泰(1828~1910),不僅是俄國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也是世界文學(xué)史上影響最大的作家之一。作為俄國和西歐現(xiàn)實主義優(yōu)秀傳統(tǒng)的繼承者,他以大量卓越的藝術(shù)作品,把現(xiàn)實主義推向了輝煌的高峰,從而極大豐富了俄國文學(xué)和世界文學(xué)的寶庫。代表作:《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復(fù)活》。 列寧對作者的評價: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鏡子”。 托爾斯泰的創(chuàng)作是“全人類藝術(shù)發(fā)展中向前跨進的一步”。魯迅對作者的評價: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的巨人”。 托爾斯泰是茨威格“從心底深深熱愛”的作家,托爾斯泰以他“非凡的人性和前所未聞的深厚情感”,他的“出類拔萃,超越了人類一切平庸”的偉大,令茨威格“折服”。1928年茨威格去參加托爾斯泰誕生一百周年紀念,在蘇聯(lián)逗留了兩周,散文《世間最美的墳?zāi)埂?928年的一次俄國旅行》是他向托爾斯泰致敬之作。二、 課文主旨分析茨威格將托爾斯泰的墓地稱為“世間最美的墳?zāi)埂辈⒁源藶轭},這種“最高級”的評價中飽含了作者對托翁人格的深刻理解與崇敬之情。托翁之墓美在何處,答案自然也就是文章的中心了。我覺得,對于這個問題可以有兩個層次的理解:其一,這是一種怎樣的“美”?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作者對墓地的評價,最明顯有兩處,第一處,在文章中,開門見山,落筆點題,茨威格就說“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也沒有比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第二處在第二段開頭:“他的墳?zāi)钩闪耸篱g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zāi)埂薄H绻覀儽容^一下兩次評價的區(qū)別的話,不難發(fā)現(xiàn),后者是前者的遞進,是對托爾斯泰墓地所蘊涵的深刻意義的挖掘。第一段的評價在表述上更多側(cè)重于墓地給人的心理感受:“宏偉”突出的不是墓地的規(guī)模,而是體現(xiàn)出的托翁的偉大人格給人的印象;“感人”突出了墓地對參觀者情感的沖擊。就第一段的文字而言,也還沒有接觸到“美”的本質(zhì),但是通過對于安寧的周圍環(huán)境以及簡樸的墓地形狀的介紹,已經(jīng)為下文揭示墓地之美作了足夠的鋪墊,尤其是提到托翁選擇墓地的緣由——追尋幸福時,讀者會被深深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