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三語文正確使用詞語1
c.美國博物館的收費可謂各盡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費,有的分時段收費,還有的是否交費、交費多少由參觀者自行決定。d.中、日、韓三國參加這次圍棋比賽的運動員,水平都在伯仲之間,誰能勝出,就要看誰具有更好的競技狀態和心理素質了。【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正確辨析和使用成語的能力,需根據語境和詞義來分析。b項犯了張冠李戴的毛病,“各盡所能” 意思是“各人盡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語應該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館的收費”。a項“無傷大雅”的意思“指雖有影響但對主要方面沒有妨害”,b項“絡繹不絕”意思是“形容行人車馬來來往往,接連不斷”,d項“伯仲之間”,比喻差不多,難分優劣。這三項成語使用均恰當。【答案】c 就方法而言,可以從以下七個方面加以推斷: 一、褒貶得當,不能褒貶用反。如: 1.他很勤奮,能把老師講的知識背得滾瓜爛熟,獲得了不少耳食之學。其中,“耳食之學”意思是不動腦筋,輕信傳聞,貶義詞;而原句的語言環境明顯是褒義色彩的,所以不當。 2.順子從小就跟三只手偷竊,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扒竊技術也漸入佳境。在句中,“漸入佳境”是指興趣逐漸濃厚或境況逐漸好轉。而語境則是貶義的,所以不恰當。 3.蔣介石集團厲兵秣馬,時刻不忘反攻大陸。“厲兵秣馬”又作“秣馬厲兵”指準備戰斗,為褒義詞;語境則是貶義色彩的,所以不得當。 4.趙木的小說寫得好,連篇累牘,讀者愛不釋手。“連篇累牘”表示用過多篇幅敘述,貶義詞;句子語境則是褒義的,因而不當。 5.他性情殘暴,只要雙眼一瞪,就會使頑廉懦立。“頑廉懦立”指感化的力量很大;而語境感情則是貶義的,因此不恰當。 6.作為倉庫管理員,他很認真、負責,總是囤積居奇,把所有的東西都放進倉庫。“囤積居奇”是貶義詞,指投機倒把分子等把稀有的貨物積聚起來,以獲取暴利。而語言環境卻是褒義的,當然不恰當。 二、對象合適,不可亂點鴛鴦。如: 1.在故宮,他總是升堂入室,將皇家宮殿看了個遍。“升堂入室”指學問、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的水平;不是說旅游的。 2.野人在神農架奔跑,讓我們聽到了空谷足音。“空谷足音”指難得的音信、言論或事物;不是實指“奔跑”的腳步聲。 3.他說起話來,滔滔不絕,一口絕妙好辭。“絕妙好辭”是說文章的語言好;不能用于說話。 4.桂剛和石雪梅夫婦自從結為金蘭之契后,一次也沒有紅過臉。“金蘭之契”指結交為朋友,不指夫婦。 5.小吳一直口吃,說起話來佶屈聱牙。“佶屈聱牙”指文章的語言極不通順、流暢;不能形容口吃。 6.這些人個個雞鳴狗盜,將村莊鬧得烏煙瘴氣。“雞鳴狗盜”是說技能微不足道;不能形容人是盜賊。 三、詞義妥帖,不能望文生義。如: 1.白蘇站在酒店門口,高聲地呼朋引類。許多人駐足觀看。“呼朋引類”意思是招引同類的人;多指壞人結成一伙做壞事;不能用于招攬顧客。 2.這是一種非常奇異的動物,虎頭蛇尾,引人注目。“虎頭蛇尾”形容做事情有始無終;不能來形容客觀環境中的動物。 3.秋天一到,菜園里瓜熟蒂落,該是采收的時候了。“瓜熟蒂落”比喻條件成熟了,事情自然會成功;不可形容自然中的瓜果。 4.古詩詞中,寫到游子思鄉,總是西風瘦馬,古道熱腸,讓人感傷落淚。“古道熱腸”指待人真摯、熱情;不能形容古老的道路和熱心腸。 5.他一邊吃飯一邊說話,沒小心導致骨鯁在喉,只好放下飯碗上醫院。“骨鯁在喉”是形容心里有話,不說不舒服;不可描寫骨頭卡在喉嚨里。 6.這個地頭蛇,人見人怕,連警察見了他都要退避三舍。“退避三舍”比喻對人讓步,不與之相爭;不是形容害怕、恐怖。 四、邏輯合理,不能矛盾混亂。如: 1.他是一位莘莘學子。“莘莘”形容人數多,與“一位”矛盾。 2.現在,到南方打工的人越來越少,稀稀落落的如過江之鯽。“過江之鯽”比喻模仿的人很多,貶義詞;與“少”“稀稀落落”矛盾,且感情色彩不當。 3.次此考研,幾十萬人下考場。這些人可謂吉光片羽。“吉光片羽”比喻殘存的珍貴文物,褒義詞;不僅與“幾十萬人”矛盾,而且詞義、語義也不一樣。 4.八歲時他才能站起來,總算進入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人生進入三十歲,與“八歲”混亂。 5.利益方面,我們仍然強調楚弓楚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觀念要改一改。“楚弓楚得”是說利益并未外溢;與“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觀念要改一改”矛盾。 6.這些美麗得如花似玉的姑娘,在舞臺上翩翩起舞。“如花似玉”可以形容“姑娘”,但與“美麗”重復。 五、功能諧調,不能搭配不當。如: 1.郭大夫雖然離休了,但他仍然老當益壯地工作在第一線。“老當益壯”一般單獨作謂語,形容老年人精神煥發,說:“他老當益壯”;一般不作修飾語。 2.他侃侃而談過去奮斗的經歷。“侃侃而談”一般單獨做謂語,不支配賓語,這里帶上賓語不恰當。 3.這樣舉手之勞的工作,不需要他動手。“舉手之勞”本來就是名詞性偏正結構,再做“工作”的修飾語是不恰當的,作主語或作賓語才恰當。 4.陰晦的天氣已經過去,舊雨新知,春天已經來臨。“舊雨新知”指老朋友新朋友,名詞,顯然不能表達雨過去感到“春天已經來臨”這個意思,它只能作主語或賓語。 5.他在臺上,總是舊調重彈地演唱一些老歌曲。“舊調重彈”是比喻總是說起過去的說法、做法,本來是主謂結構,可以作主謂謂語句的謂語,如:他舊調重彈。但不能作修飾語。 6.秋天,滿城風雨刮著下著,讓人心入愁城。“滿城風雨”形容事情、消息傳播得快,貶義詞,強調程度,作補語多,如:那件事傳得滿城風雨。一般不作主語、賓語。 六、多義清楚,明白兩境皆可。如: 1.這次實驗徹底失敗了,只有另起爐灶,重新開始。“另起爐灶”除了指重新開始做某事之外;還指分家。 2.看見干涸的土地上落下了人工雨,人們都夸農科站有呼風喚雨的本領。“呼風喚雨”形容人本領大,技術過硬;又形容壞人到處煽動的情形。 3.薛寶釵一出場,紅裝素裹,其美麗并不亞于林黛玉。“紅裝素裹”比喻女的打扮得花枝招展;又形容紅日映照白雪的情景。 4.他們的婚事一拖再拖,最后還是成了,真是好事多磨。“好事多磨”形容婚姻雖經阻撓,最終還是成了;又形容某件事情幾經波折才成功。 5.論起榮華富貴,原不過是過眼云煙。“過眼云煙”形容不重要、無須重視的事物;又形容轉瞬即逝的事物。 6.小船在亭亭玉立的荷花中緩緩行進。“亭亭玉立”形容花木等形體挺拔;又形容女子姿態非常美好。 七、以境用詞,語詞情景和諧。如: 1.他們兩個都是品德高尚的人,可以說是一丘之貉。“一丘之貉”是貶義詞,形容一樣的壞人。與“品德高尚”明顯不一致。 2.我們順藤摸瓜,終于找到他的家。“順藤摸瓜”是順著線索尋根究底的意思,一般形容偵查之類的事,不形容替人尋找家,與語義不一致。 3.每次聚餐,李星總是拾人牙慧,吃別人嘗過的菜。“拾人牙慧”指學說別人說過的話,與“聚餐”這一場合不協調。 4.安書記和李縣長工作起來配合的極好,真是琴瑟相調。“琴瑟相調”形容夫妻關系很和諧,與句中的工作關系不一致。 5.史河村計劃生育工作總是先進,得益于村婦聯主任會做工作,她真是巧舌如簧。“巧舌如簧”是貶義詞,形容人會煽動,與褒義語境不一致。 6.這個人皮里春秋,陽奉陰違。“皮里春秋”是指人對人、事在內心里的評論,與“陽奉陰違”語義不一致,感情色彩不一致。 以上是就正確使用熟語作出的兩方面的說明,即一要打好基礎,二要認真分析。只要把這兩點做好了,熟語使用應該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