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中語文一輪精品復習學案新聞、報告文學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題。
人類征服流感之歷程
從1918年到1919年,甲1型流感幾乎傳遍了全球,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受到了它的襲擊,死亡人數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死在炮火之下的人數還要多。1957年甲2型流感大流行。當年2月流行于中國貴州西部,4月擴散到全世界,共死亡幾十萬人。1968年甲3型流感大流行。發病率30%,病死率與1957年相近。XX年的全球多國爆發甲型h1n1流感疫情。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可引起中等流行,多表現為兵營、學校等的“單位內爆發”;丙型多為散發病例,嬰幼兒最易感染。目前雖有治療藥物和疫苗,主要是針對丙型感冒,只能降低發病率,而不能控制流行。流感中度流行的年度,世界每年約損失10多億個工作日,死亡60萬人以上。由于人們常將流感與感冒混同,視流感為“小病”,更應引起全人類的重視。
流感的產生與人類社會的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
環境的破壞已開始危及人類的健康。全球升溫也將給人口稠密但對疾病毫無準備的富饒地區帶來可怕的熱帶疾病等等。大氣層的漏洞導致地球平均氣溫的上升,也使許多古典傳染病“復活”,挪威、加拿大出現瘧疾就是明顯的例證。細菌在城市密集的人群中繁茂滋生,因為那里的人們經常保持身體的接觸,吸入別人的廢氣。在水中、廢物、房屋、家具和食物中滋生的細菌,會像一場烈火在烘干的大草原上迅速地蔓延。
古人用芳香療法來醫治疾病,絕大多數是采用熏蒸法,燃點乳香、沈香、檀香、玫瑰花等芳香物,用以驅逐穢氣、殺蟲滅菌,對流感的治療和防止其蔓延有一定的效果。這與后來的消毒水防治相似。隔離、洗手、禁止隨地吐痰是現代社會防止流感流行的常用方法。許多疾病都會通過唾沫和口痰傳播,因此許多城市對隨地吐痰都施以重罰。在中國的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對隨地吐痰的罰款分別為600港元和500澳元。在人們還習慣于隨地吐痰的情況下,不經過一個重罰嚴打的痛苦過程,就很難達到“不禁而止”的境界。現代人類采用綜合防治法,如消毒、藥物治療、隔離、疫苗防治等。
1849年,英國著名的麻醉專家約翰•斯諾博士發表于關于霍亂傳播問題的文章,提出了“糞便傳播說”,在當時是破天荒的。1865年,路易•巴斯德提出了“疾病的病原說”。以巴斯德的名字命名的有兩個:一是巴斯德氏鼠疫桿菌;二是巴黎的巴斯德大學。羅伯特•柯克他先后發現了霍亂桿菌、炭疽桿菌和結核桿菌,并因為發現炭疽桿菌和結核桿菌,獲得19xx年的諾貝爾醫學獎。英國醫生倫納德•羅斯,從1890年起開始解剖蚊子,經過數年努力,終于發現了瘧原蟲的傳播機制。為此他被授予19xx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選自葉金編著《人類瘟疫報告》海峽文藝出版社,有刪改)
1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甲1型流感、甲2型流感、甲3型流感都是世界性大流行,每次死亡人數都在幾十萬人以上,其中甲2型流感和甲3型流感的發病率相近。
b.甲型流感流行的年度,世界每年約損失10多億個工作日,死亡60萬人以上。但由于人們常將流感與感冒混同,視為“小病”,未引起人類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