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題解題技巧點撥
2、集中突擊,歸類復習,重質重量。在高三復習階段應用一定的時間對熟語作集中復習,強化記憶。應當借助一些資料突擊復習,比如熟語600例,易誤成語例析,近義成語辨析等等,仔細分辨,保證效果。歸類復習可以是按成語、諺語、歇后語、慣用語等歸類復習,還可以按熟語使用中的誤因歸類復習,比如按望文生義、兩用成語、色彩不清、對象不分、范圍不當、特定對象等方面歸類積累,各個擊破。
3、準備錯題本,對使用中高頻出錯的熟語要作輯錄,經常翻看,細加揣摩,增強積累的自覺性,養成積累的好習慣,使積累歸于準確明晰。
4、手中應有成語詞典一類的工具書,隨時翻查記誦,比如要求自己每天記三條熟語,整個高三下來就可掌握一千多條熟語了,足可應付考試了。熟語的積累有些枯燥,要能持之以恒,要善于苦中作樂;只要是有心人,自然會收益多多。
四、重辨析
(一)辨誤因(限于篇幅,僅以成語為例)
一、望文生義,主觀臆斷
成語具有結構的穩定性和意義的整體性,其含義是約定俗成的;它不是構成它的單個語素義的簡單疊加,而是在其構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礎上,在豐富的人文背景下,通過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來的。因此我們在掌握或運用成語時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語字面意義之外的整體意義;同時必須準確理解成語中一些含有生僻義的關鍵語素,切忌粗枝大葉,一瞥而過,主觀臆斷,望文生義。
例1、這篇文章不僅結構混亂,而且文不加點,令人費解。
例2、發展生產力是當前首當其沖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為王,這似乎成了宗派主義者們的信條。
例1中“文不加點”中的關鍵語素“點”,不是“標點”的意思,而是“刪改”之意,如果我們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思理解成“寫文章不加標點”。而實際上整個成語是指“寫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寫成”。例2中“首當其沖”不是“首要的”之意,“沖”是“要沖,交通要道”的意思;它比喻最先受到沖擊、壓力、攻擊或首先蒙受災難。例3的“三人成虎”與“人多為王”不同義,它比喻謠言或謠傳一再反復就會使人信以為真,多誤作團結力量大。
類似成語還有:五風十雨 對簿公堂 大快人心 屢試不爽 久假不歸 差強人意 萬人空巷 光怪陸離 不刊之論 渙然冰釋 空穴來風 空谷足音 善刀而藏 暴虎馮河 酒囊飯袋 有口皆碑 不足為訓 不以為然 人面桃花 奇文共賞 城下之盟 穿云裂石 身無長物 細大不捐 間不容發 罪不容誅 大方之家等等
二、不明語源,不知本義
許多成語都有一定的典故來歷,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歷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詩文,都有著特定的含義,我們在掌握或運用成語時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隨意解釋,更不能不分場合地亂用。還有的成語在現代大都使用其引申義或比喻義,但偶爾還會使用其本義,故當成語運用回到其本義時,我們不能視其為錯。
例4、隨著雙邊關系的改善,中俄兩國終于結為秦晉之好。
例5、平均主義的思想已成為明日黃花,逐漸在人們的頭腦中消失了。
例6、讓梨推棗是廣為傳頌的謙讓美德的表現,假如只有一個梨子的時候,孩子們難道不應該讓給媽媽嗎?
例7、節日的秦淮河畔充滿了喜慶氣氛,燈紅酒綠,十分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