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第二輪文言文專項復習教案
d.而儉資計差溫 差:稍微。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與在文中的意思與現代漢語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殘暴百姓,所為不軌。
b.覽遏絕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結仇。
c.儉得亡命,困迫遁走。
d.公車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
3.比較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思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所為不軌 ②為儉所棄
③明廷今日載其半矣 ④莫不重其名行
a.③④意思、用法都不同 ①②意思、用法都不同
b.③④意思、用法都不同 ①②意思不同,用法相同
c.③④意思不同,用法相同 ①②意思、用法都不同
d.③④意思、用法都相同 ①②意思、用法都相同
4.以下句子分別編成四組,全部表現張儉“望門投止”,能得民救助的原因的一組是( )
①以刺史非其人,謝病不起 ②覽遏絕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結仇。
③鄉人朱并,素性佞邪,為儉所棄。 ④儉舉劾覽及其母罪惡,請誅之。
⑤乃傾竭財產,與邑里共之 ⑥宗親并皆殄滅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④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張儉為人剛正不阿,且淡泊功名,見刺史不稱職,就稱病不做秀才,對大宦官侯覽及其母親的罪惡,也敢冒死彈劾。
b.毛欽也很敬重張儉,但他有命在身而不便直說,所以用蘧伯玉的恥于獨作君子的德義來暗示李篤,自己也具仁義之德。
c.張儉晚年頗受器重,但他對政事已經感到厭倦,官府多次征召,他都不肯就任。因為家中比較富裕,災荒時能傾盡財產,濟助百姓。
d.建安初年,張儉被征召為衛尉,他內心并不愿出任,只是迫不得已才去上任的。后來他發現曹操已有取代漢室的野心,于是就退隱了,從此沒再參預過政事。
6.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畫線的句子。
西施病心而顰(pín,皺眉頭)其里,其里之丑人見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1)其里之丑人見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b 緣,機會,機緣。 2.d 特征:特意征召。 3.c
4.d(句②是侯覽的行徑,句⑤是晚年的事,句⑥也是“救助”的后事。)
5.d(文中“儉資計差溫”一句,說明張儉一生清廉,家中的財務只能使生活稍微溫飽,說他比較富裕是錯誤的。
6.(1)那同村的丑女人看見了覺得西施那樣子挺美,回家后也捧著胸口,皺著眉頭在村里走來走去。 (2)村里的那個丑女人只看到西施皺眉的樣子美,卻不知西施皺眉為什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