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第二輪考點鑒賞古詩表達技巧之表現手法專項歸納復習
3、賦、比、興:
古人云:“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賦就是鋪陳直敘,比就是打比方用比喻,興復雜一些,主要意思就是外界事物觸動了詩人的興致,引發詩人歌唱.詩人找到一個話頭,因此興多數用在詩歌的開端。如果通篇貫穿著這種比興的意象,則是象征。
賦、比、興三種手法在《詩經》中得到廣泛的運用。
例如:《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這是賦
《碩鼠》一詩中,就是運用了比的表現手法,通過描寫令人憎惡的老鼠,將奴隸主貪婪殘忍的本性表現的淋漓盡致。
《氓》: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屬于興。
4、抑揚:
不從正面平鋪直陳,先從反面著筆,加以貶抑,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實意圖。
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有先揚后抑和先抑后揚之分。
比如: 閨 怨 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析】先揚后抑,先寫少婦“不知愁”“上翠摟”,后面才寫她忽見柳色而“悔恨”不已,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了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5、以小見大:
以局部見全體、以有限見無限,通過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們的生活體驗,達到以小見大。
菊 花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我花”,是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征,“百花”喻指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了。“滿城盡帶黃金甲”說的就是,在菊花盛開的秋季,總會有一天帶著黃金盔甲的農民起義軍,遍布整個長安城。
三、1.閱讀下面唐詩,回答問題。
江樓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樓銷暑否? 比君茅舍較清涼。
[注]此詩寫于長慶三年詩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樓,也稱望海樓。
蘇軾說“白公晚年詩極高妙”,“‘風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時所不到也”。你認為這兩句詩高妙嗎?為什么?(限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