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文言文詞類活用復習
a.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b.劉備、周瑜水陸并進。
c.趙襄王郊迎甘羅。
[簡析]a句的“廷叱”,意思是在朝廷上呵叱。b句的“水陸并進”,意思是從水路和陸路一齊進軍。c句的“郊迎”,意思是到郊外迎接。
⑤普通名詞作狀語雖和一般主謂結構形式完全相同,但意思大不一樣。
a.通過句子或上下文的意思來確認
[辨析]例如“斗折蛇行”“老人兒啼”,如果是主謂結構,意思就是“蛇爬行”“小兒啼哭”,這顯然與全句意思有很大出入。
b.結合分析句法關系來確認
[辨析]分析句法關系,主要從兩方面著眼:一是弄清動詞的施事者(主語),就一般情況來看,名詞作狀語的句子往往在這個名詞前面還另有主語,如“嫂蛇行”“老人兒啼”,既然已有“嫂”“老人”作全句的主語,“蛇”“兒”就不可能還是主語,而只能是狀語了。二是看主語與用作狀語的名詞是否是并列關系。如果是并列關系,就可能是并列主語;如果不是并列關系,就先確定謂語動詞的施事者(主語),另一名詞必然是狀語。如果句中主語不容易確定,或根本就是無主語句,那就只能根據上下文意來判斷了。例如“少時,一狼逕去,其一犬坐于前”。如不結合上下文,就很難確定“犬坐于前”的“犬”是主語還是狀語。如果是主語,則是“其中一條狗坐在前面;如果是狀語,則是“其中之一像狗那樣坐在前面”。從上下文意看,這一句是說其中一只狼的情況,因而“犬”必然是“坐”的狀語。
(2)時間名詞“日”“月”“歲”作狀語
①表示每一。例如:
a.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b.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
a句的“歲更刀”,意思是每年要更換刀;“月更刀”,意思是每月要更換刀。b句的“日攘其鄰之雞”,意思是天天(或每天)偷他鄰居之雞。
②表示漸進。例如:
a.其后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
b.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簡析]a句的“日以削”,意思是一天天地削弱。b句的“日密”,意思是一天天地密切起來。
③表示往昔。例如:
a.日吾來此也,非以翟為榮,可以成事也。
b.日宋之盟,屈建問范會之德于趙武。
[簡析]這兩例中的“日”都可當“往日”“從前”講。這種用法的“日”字多見于先秦作品中,秦、漢以后比較少見。
(3)方位名詞作狀語
方位詞是名詞的附類。單純的方位詞“東”“西”“南”“北”等在行為動詞前作狀語,一般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把這些方位詞譯成現代漢語時,常常需加介詞“往”“向”等來理解。例如:
a.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b.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
[簡析]a句的“南”“西”“東”“北”分別修飾其后的動詞,有往南、往西、往東、往北的意思。b句的“右投”“左投”,意思是向右邊(西邊)投靠,向左邊(東邊)投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