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備考沖刺專題復習教案
是時天下學者楊、劉之作,號為時文,能者取科第,擅名聲,以夸榮當世,未嘗有道韓文者。予亦方舉進士,以禮部詩賦為事。年十有七試于州,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韓氏之文復閱之,則喟然嘆曰:學者當至于是而止爾!因怪時人之不道,而顧己亦未暇學,徒時時獨念于予心,以謂方從進士干祿以養親,茍得祿矣,當盡力于斯文,以償其素志。
后七年,舉進士及第,官于洛陽。而尹師魯之徒皆在,遂相與作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補綴之,求人家所有舊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學者亦漸趨于古,而韓文遂行于世,至于今蓋三十余年矣,學者非韓不學也,可謂盛矣。
嗚呼!道固有行于遠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貴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惡之使然,亦其理有當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時,而師法于千萬世。韓氏之文沒而不見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惡之所上下,蓋其久而愈明,不可磨滅,雖蔽于暫而終耀于無窮者,其道當然也。
予之始得于韓也,當其沉沒棄廢之時,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時好而取勢利,于是就而學之,則予之所為者,豈所以急名譽而干勢利之用哉?亦志平久而已矣。故予之仕,于進不為喜、退不為懼者,蓋其志先定而所學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畫頗精于今世俗本,而脫繆尤多。凡三十年間,聞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復補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書萬卷,獨《昌黎先生集》為舊物也。嗚呼!韓氏之文、之道,萬世所共尊,天下所共傳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舊物而尤惜之。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予為兒童時,多游其家 游:游玩,交往
b.然予猶少,未能悉究其義 悉:全,都
c.因怪時人之不道,而顧己亦未暇學 怪:責怪,責備
d.文字刻畫頗精于今世俗本,而脫繆尤多 繆:通“謬”,謬誤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之”與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故予之仕,于進不為喜、退不為懼者
a.見有弊筐貯故書在壁間,發而視之
b.因取所藏韓氏之文復閱之
c.而尹師魯之徒皆在,遂相與作為古文
d.予之始得于韓也,當其沉沒棄廢之時
【錯誤解答】 b或c。
【錯解分析】 沒有弄清這兩個“之”字的作用和意義。b項和c項中的“之”宇是“的”意思,助詞。
【正確解答】 d。例句中的“之”是結構助詞,作用是取消句子獨立性的。故d項中與它相同,a項中是代詞。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當盡力于斯文,以償其素志
b.此又非特好惡之所上下
c.蓋其久而愈明,不可磨滅
d.豈所以急名譽而干勢利之用哉
【錯誤解答】 b或d。
【錯解分析】 不能夠從語法的角度將詞語放在文中來分析;
【正確解答】 c。a項中為句中“這篇文章”,現指“文化或文人”。b項“上下”的意思是“把下等的當作上等的”即“以劣充優”;今義為:上上下下的人。d項中的意思是“有利”,現為“以看待財產和地位來對待人”。
4.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韓集、讀韓文、作古文的親身經歷,反映了韓氏之文從“沉沒棄廢”到“大施于今”的情況,從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創作逐漸興盛的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