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文言虛詞復(fù)習(xí)
文言詞語助讀一《燭之武退秦師》若
①似乎,好像!短一ㄔ从洝罚骸吧接行】冢路鹑粲泄!
②假如。 《燭之武退秦師》:“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③你,你的。 《鴻門宴》:“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④如此,這樣,這些!睹献•梁惠王上》:“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
⑤至于(連詞),表示他轉(zhuǎn)或提起!睹献•梁惠王上》:“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
⑥…的樣子,相當(dāng)于“然”!对娊(jīng)•氓》:“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⑦及,比得上。 《捕蛇者說》“未若復(fù)吾賦不幸之甚也!
說
shuō ①主張,學(xué)說。
②陳述,說明。《桃花源記》:“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③一種議論性的文本。如《愛蓮說》。
shuì ④勸說,說服。如《觸龍說趙太后》。
yuè ⑤通“悅”,高興!墩撜Z》:“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乎?”
tuō ⑥通“脫”,脫落,擺脫!对娊(jīng)•氓》::“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辭
① 言辭,文辭。 《愚溪詩序》:“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
② 借口,理由。 《三國志》:“挾天子以令諸侯,動(dòng)以朝廷為辭。”
③ 推辭,不接受。《鴻門宴》:“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④ 告別。 《廉藺列傳》:“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qǐng)辭去!
⑤ 古代一種文體。《屈原列傳》:“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鄙
① 邊遠(yuǎn)地方,邊境。《為學(xué)一首示子侄》:“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② 淺陋。 《曹劌論戰(zhàn)》:“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
③ 輕視,看不起。 《左傳》:“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④ 粗俗,粗野。 《廉頗藺相如列傳》:“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微
①細(xì)小,細(xì)微!堕e情記趣》:“余憶童稚時(shí),能張目對(duì)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xì)察其紋理。”
②輕微,稍微。 《口技》:“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③暗中。 《口技》:“微聞?dòng)惺笞髯魉魉,盆器傾側(cè),婦夢(mèng)中咳嗽!
④(如果)沒有。《燭之武退秦師》:“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⑤不。 《觸龍說趙太后》:“微獨(dú)趙,諸侯有在者乎?”
⑥低賤,卑下。 《陳情表》:“猥以微賤,當(dāng)侍?hào)|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bào)!
⑦弱,衰微。 《祭十二郎文》:“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
⑧精妙,微妙。 《屈原列傳》:“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
之
① 指示代詞,這!对娊(jīng)•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② 人稱、物稱代詞,他,她,它;我!秱儆馈罚骸拔磭L識(shí)書具,忽啼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