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三輪專題復習:文言文專項訓練(二)
(3)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都能夠表現魯宗道為人剛正的品德的一組是( )
①諸舅皆武人,頗易宗道,宗道益自奮厲讀書 ②宗道請面論事而上奏通進司
③臣竊恥尸祿,請得罪去 ④若立劉氏七廟,如嗣君何
⑤樞密使曹利用恃權驕橫,宗道屢于帝前折之 ⑥飲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a.②④⑥ b.③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⑤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魯宗道任海鹽縣令時,縣東南原來有小河道,能夠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鄉丁疏通治理好了這條河道,人們從此稱這條河道為“魯公浦”。
b.魯宗道在朝廷上多次進諫從傳聞得知的事情,皇上心里很討厭他說得太多。魯宗道為自己辯解不成無奈辭職,皇上在大殿上寫上“魯直”二字,來表示對宗道思念。
c.魯宗道曾指責章獻太后不應該在太廟中設立自己的牌位,又當眾阻攔太后的車隊,要求太后不能無視先皇禮制乘輦。對于這些指責,章獻太后都能虛心接受并一一改正。
d.魯宗道為人忠實,有次去酒館飲酒時遇到皇上緊急傳喚他,他如實告訴了皇上,皇上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韓非作《說難》,而死于說難,蓋諫說之難,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說,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聽而計行動者,又為難而可喜者也。
秦穆公執晉侯,晉陰飴甥往會盟,其為晉游說無可疑者。秦伯曰:“晉國和乎?”對曰:“不和。小人曰必報仇,君子曰必報德。”秦伯曰:“國謂君何?”曰:“小人謂之不免,君子以為必歸;以德為怨,秦不其然。”秦遂歸晉侯。
秦伐趙,趙求救于齊,齊欲長安君為質。太后不肯,曰:“復言者老婦必唾其面。”左師觸龍愿見,后盛氣而揖之入,知其必用此事來也。左師徐坐,問后體所苦,繼乞以少子補黑衣之缺。后曰:“丈夫亦愛憐少子乎?”曰:“甚于婦人。”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極論趙王三世之孫無功而為侯者,禍及其身。后既寤,則言:“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于是后曰:“恣君之所使。”長安遂出質。
范雎見疏于秦,蔡澤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燕客蔡澤,天下辯士也。彼一見秦王,必奪君位。”雎曰:“百家之說,吾既知之,眾口之辯,吾皆摧之,是惡能奪我位乎?”使人召澤,謂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對曰:“然。”即引商君、吳起、大夫種之事。雎知澤欲困已以說,謬曰:“殺身成名,何為不可?”澤以身名俱全之說誘之,極之以閡夭、周公之忠圣。今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雎之功不若三子,勸其歸相印以讓賢。雎竦然失其宿怒,忘其故辯,敬受命,延入為上客。卒之代為秦相者澤也。
秦始皇遷其母,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諫者殺之。”死者二十七人矣。茅焦請諫,王召鑊將烹之。焦數以桀、紂狂悖之行,言未絕口,王母子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