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常用詞語(包括熟語)考點歸納復(fù)習(xí)教案
對于這個問題黨委要進一步研究。
→黨委對于這個問題要進一步研究。
關(guān)于國外的研究動態(tài),我了解一些。
3.“難免”/“難免不”
“難免”,不容易避免。
①主要用在動詞前,后面常跟“要、會”。
不努力學(xué)習(xí),難免要落后。/工作中難免會有缺點,但成績還是主要的。
②動詞前有時加“不”,但意思不變,不表示否定。
一個人難免不犯一些錯誤。(=一個人難免犯一些錯誤。)
我沒有說清楚,難免不被人誤會。(=我沒有說清楚,難免被人誤會。)
4.“非”/“非……不……”
①“非”/“非……不……”表示一定要這樣。
非說不可。(=一定要說。)
②口語中,“非……”也可以不用“不可”等詞,常用于承接上文或反問句中。
不讓人去,他非要去。/干這活兒非得膽子大。
5.“非……才……”/“非……不……”
“非……才……”和“非……不……”的意思基本相同,但“非……才……”后面不能用“可”。
非親自去一趟不成。(=非親自去一趟才成。)
非把事實擺出來我才相信。(=非把事實擺出來我不相信。)
6.“好+形”/“好+不+形”
“好”表示程度深。多含感嘆語氣。
①“好+形”:
好深的一口井。/好黑的頭發(fā)。/你這個人好糊涂。
②“好+不+形”,限于部分雙音節(jié)形容詞。表示肯定的意思。
市場上好不熱鬧。(=市場上好熱鬧。)
他哭得好不傷心。(=他哭得好傷心。)
你這個人好不糊涂。(=你這個人好糊涂。)
③但是“好容易”和“好不容易”卻都表示“很不容易”,表示否定,跟上面例子相反。
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他。(=好容易才找到了他。)
7.“和”/“或”
“和”表示選擇,相當于“或”,常用于“無論”“不管”“不論”后。
無論在數(shù)量和質(zhì)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無論在數(shù)量或質(zhì)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
不管是現(xiàn)代史和古代史,我們都要好好地研究。(=不管是現(xiàn)代史或古代史,我們都要好好地研究。)
去和不去,由你自己決定。(=去或不去,由你自己決定。)
8.“何況”/“況且”
(1)“何況”和“況且”都表示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
你去接她一下,這兒不好找,況且她又是第一次來。
你去接她一下,這兒不好找,何況她又是第一次來。
(2)“何況”又另有“用反問語氣表示比較起來更進一層的”意思。“況且”沒有這種用法。
①何況+名。
一項改革都會經(jīng)過不少曲折,更何況一場革命?
再大的困難我們都克服了,何況這么一點小事?
②何況+動。
在沙漠里行走本來就夠艱難的了,何況又碰上這么大的風(fēng)。
學(xué)好本民族語言尚且要花許多力氣,何況學(xué)習(xí)另一種語言呢?
(3)“何況”用反問語氣表示退一層的意思。
“八個人我都能對付,何況只有三個人。”(表退一步,只能用“何況”)
9.“如果……就……”/“即使……也……”(同為假設(shè)句)
同為假設(shè)句,關(guān)聯(lián)詞語可能不一樣。它們有區(qū)別:
①“如果……就……”,偏句的假設(shè)情況和正句在這種假設(shè)情況下所產(chǎn)生的結(jié)果是一致的。
如果大家同意,我們就這樣辦。
(不能說成:即使大家同意,我們也這樣辦。)
②“即使……也……”偏句的假設(shè)情況和正句在這種假設(shè)情況下所產(chǎn)生的結(jié)果是不一致的。
即使天氣再好,我也不去的。/即使天氣再壞,我也要去的。
10.一再/再三
如高考試題:中美關(guān)系________動蕩,不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