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文言文基礎整理
5、悟大光明法蟬脫 (名作狀,像蟬脫殼一樣)
四、特殊句式
不知忠義者圣賢家法 (判斷句)
五、古今異義
家法:傳統道德準則
光景:情形
流涕:今義,流鼻涕;古義,流淚。(積累:涕泗橫流)
六、重點虛詞
【為】
知勢不可為 (挽救,挽回) 汝當以同姓為吾后 ( 作為 )
誰為我臨期成此大節者( 替 ) 遂為諸將所擁而行(為...所:固定用法,表被動)
【而】
集諸將而語之曰 ( 表承接 ) 大兵如林而至 (表修飾)
已而英、霍山師大起 ( 音節助詞,不譯 ) 遂為諸將所擁而行 (表修飾)
【以】
汝當以同姓為吾后 ( 憑借....的關系 ) 吳中孫公兆奎以起兵不克 (因為)
不可落入敵人之手以死 (相當于而 )
七、重點句子翻譯
1、吾誓與城為殉,然倉皇中不可落于敵人之手以死,誰為我臨期成此大節者?
譯:我立誓以身殉城,但(在)匆忙慌亂中不能落在敵人的手里死去,誰(能)替我在城破時完成這個(為國而死)的大節呢?
2、城之破也,有親見忠烈青衣烏帽,乘白馬,出天寧門投江死者,未嘗殞于城中也。
譯:揚州城被攻破時,有人親眼看見忠烈穿青衣戴黑帽,騎著白馬,跑出天寧門跳入長江而死,不曾死在城內。
3、先生在兵間,審知故揚州閣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譯:先生在軍中,(是否)確鑿知道原揚州閣部史公真的死了呢,還沒有死?
4、不知忠義者圣賢家法,其氣浩然,常留天地之間,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
譯:不知道忠義是圣賢的傳統道德準則,那氣魄正大光明,常常留在天地之間,何必問他是脫離俗世還是活著世上的真相呢?
5、想見當日圍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宛然可遇,是不必問其果解脫否也,而況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譯:想象當日城池被圍困的情景,這就仿佛史公的音容笑貌能夠看見,這也不必追問史公是否真的解脫成仙成佛,更何況冒用他沒死的名號呢?
《與妻書》
一、重點實詞
1、不能書竟,而欲擱筆(完) 2、又恐汝不察吾衷(內心)
3、更恐不勝悲(承受) 4、故遂忍悲為汝言之(對、向)
5、第以今日之事勢觀之(但是)
6、【適】適冬之望日前后(正好) 始適還家門(女子出嫁) 適得府君書(剛剛)
7、【誠】吾誠愿與汝相守以死(的確、確實)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如果)
8、【相】而亦無辭相答(我) 若望仆不相師(您) 枉用相存(我)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及
二、詞類活用
1、意動
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以……為樂) 汝幸而偶我(以……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