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文言文基礎整理
3、見獄吏則頭槍地 “槍”通“搶” 4、及罪至罔加 “罔”通“網”
5、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底”通“抵” 6、放失舊聞 “失”通“佚”
7、則仆償前辱之責 “責”通“債” 8、古者富貴而名摩滅 “摩”通“磨”
七、重點虛字
以
1、教以慎于接物(介詞,把) 2、以稍陵遲(相當于“而”,因而)
3、思垂空文以自見(連詞,來) 4、仆以口語遇遭此禍(因為)
八、重點句子翻譯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譯:人本來就要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人死得比鴻毛還輕,這是因為他們所追求的不同。
2、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念父母,顧妻子,至激于義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譯:人之常情,沒有誰不貪生怕死,顧念父母、妻子兒女,至于被正義和公理所激發的人卻不是這樣。
3、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譯:況且勇敢的人不一定死于名節,膽怯的人仰慕節義,哪里不能勉勵自己呢?
《漁父》
1、 重點實詞和虛詞
(1) 屈原既放 放逐 游于江潭 徘徊
(2) 圣人不凝滯于物 拘泥,執著 而能與世推移 改變
(3) 何故深思高舉 行為高出世俗 漁父莞爾而笑 微笑的樣子
(4) 自令放為 句末疑問語氣詞
2、 詞類活用
(1)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使……揚起
(2) 鼓枻而去 名作動 敲打
3、 特殊句式
(1)游于江潭 介后 (2)圣人不凝滯于物 被動句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后 (4)遂去,不復與言 省略句
(5)是以見放 賓前
4、古今異義詞
(1)顏色憔悴 臉色 (2)形容枯槁 形體容貌 (3)何故至于斯 到
5、通假字
子非三閭大夫與 通“歟”
6、重點句子翻譯
(1)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怎么能讓潔白的身體,去受外物的玷辱呢(去沾染污濁的外物呢)?
(2) 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圣人不被任何事物拘泥,并且能隨著世俗改變,如果世人都混濁,何不攪渾泥水推波助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