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南省高考語文試卷逐題解析
“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又想起了弗洛姆的名言,“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提升,從“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到“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從中折射出“愛”的哲學,更折射出“人”特別是“他人”的哲學。很多時候,我們內心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即使有,他人也是凸顯自我的反襯。如果自己是樹梢的一抹紅,那么他人便是那紅花周圍的一樹綠;如果自己是那畫中的馬,那么他人便是那馬蹄下的草;如果自己是那空中的鷹,那么他人便是那鷹翅下的云;甚至是自己為天堂,他人即地獄。他人的缺失其實質就是人文的缺失,他人永遠是陪襯其實質就是人文永遠陪襯。“農夫的茅草屋風可以進,雨可以進,國王不能進”,人文是什么?人文就是什么時候都有他人的權利;“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人文是什么?人文就是什么時候都有對他人的惦記;“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人文是什么?人文就是什么時候都能將自己融入其中,物我兩忘;“我所做的一切,就是讓人們活得更有尊嚴”,人文是什么?人文便是什么時候都能想到他人的尊嚴和幸福;“大家好,我來了!”“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人文是什么?人文就是什么時候都讓他人高高在上、什么時候都讓自己離不開他人。我們無意譴責那些沾沾自喜于“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的“有我”之痛,我們也無權干涉那些“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的“有我”之狂,我們更無心蜇傷那些“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有我”之灑脫,我們只想說,當我們傾力關注于自我內心之痛、之傷、之狂、之癡、之灑脫的時候,是不是有更多的時間、空間傾聽他人的心聲、撫平他人的創傷、關注他人的命運呢?是不是在你、我、他面對強拆時也能脫口而出那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苦苦呼喚呢?是不是在同學藥家鑫、孩子藥家鑫、大學生藥家鑫撞到農婦害怕農民難纏而對其祭起屠刀的時候大聲怒喝讓“激情殺人”走開呢?是不是在面對農民、下崗工人、癡呆殘疾人、被拐兒童、被賠償、被自愿、被精神病甚至被自殺者所遭受的非人待遇、非人折磨的時候也能良心發現,“伸出你萎縮得太久的雙手呢?
其實,我們每個人無須都那么“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其實我們每個人也無須那么“梧桐更兼細雨”“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其實我們每個人更無須都那么“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當我們能不忘母親踮起腳尖抹去你頭上飛雪的時候,當我們能銘記“侵曉窺檐語”的時候,當我們還能回憶起那個靠嗟來之食過活的乞丐為災區同胞募捐的時候,或者當我們習慣了接受他人的贊美、他人的祝福、他人的幫助時,也能像模像樣地說一聲“謝謝大家,你們來了”或者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