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正確使用成語和熟語復習1
【分析】動人心弦:因受感動而引起內心共鳴,指激動人心,非常動人。前面根本沒有受感動的成分,無法引起內心共鳴,再者與“演繹”的搭配也不恰當。
例15.這幾位大學畢業生雖然工作經驗欠缺,實踐能力不足,但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下,他們決心自立創業,牛刀小試,開創一番新事業。(四川卷)
【分析】牛刀小試:比喻有大的才干,先在小事情上顯一下身手。而例句中“幾位大學畢業生”雖然可以說有“大的才干”,但“自立創業”“開創一番新事業”并不是小事,所以說不合語境。
五、前后矛盾
有些成語,就其本身的意義來看盡管準確,但還要看它在整個句子中和其他詞語或分句表意是否矛盾。如:
例16.遠處連綿的山峰上一道殘破的城墻依稀可見,山下面有條深谷,怪石崢嶸,溪流湍急,無路可通,正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北京卷)
【分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意為一個人把守關隘(關隘:指位置重要、地勢險要、筑有工事、派兵防守的要道路口),一萬個人也攻不進來。形容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成語說的是有路,很險要狹窄的關隘路,而例句說的是山下根本“無路可通”,又何來易守難攻。
例17.XX年5月9日,我國著名相聲演員李文華老人溘然長逝,這讓他的老搭檔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極度的悲痛之中。(四川卷)
【分析】失之交臂:形容有了機遇又當面錯過。交臂,形容彼此走得很靠近而胳臂挨胳臂。該成語常常帶有惋惜意味,因為一般指的是難得的好機會。可例句的該成語前說是“老搭檔”,說明胳臂挨胳臂地表演過多次,并不存在“機遇又當面錯過”的情形,屬于前后矛盾,并有望文生義的意味。
六、詞義用錯
成語的含義是約定俗成的,它的含義也相對固定。因此,成語在使用時要求也較高,如果句子和成語所表達的意思有出入,我們稱其為“詞義用錯”。
例18.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極大沖擊,曾經富庶的大西洋某島國如今經濟狀況已如履薄冰,瀕臨“國家破產”的邊緣。(安徽卷)
【分析】如履薄冰:形容戰戰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而例句表現的是經濟狀況到了非常危險的程度,因此用錯成語了。
七、形近混淆
有些成語和其他成語在字型、讀音較為相近,或者說有相同的語素,因此在使用的過程中容易混淆而出現誤用。如:
例19.廣交會為企業提供了內外貿對接的契機,但這種對接不可能一揮而就,絕大多數出口企業由于不熟悉國內市場,即使有意內銷也無從著手。(山東卷)
【分析】一揮而就:見例10。根據例句看,此處應為“一蹴而就”。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蹴,踏;就,成功。由“一蹴而就”的詞義可以說,它才適合例句的語境。
八、謙敬錯位
有些成語是謙詞,只能對己;有些成語是敬詞,只能對人。 如果辨別不準,就會導致謙敬錯位。
例20.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顯單調,建議您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
【分析】“蓬蓽生輝”表示由于別人來到自己家里或別人的字畫掛在自己室內而使自己非常榮耀。用作謙詞,只能對己。這里犯了謙詞敬用的錯誤。
九、功能混亂
每個成語由于自身詞義和詞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語法功能也不同。如果把握不準,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亂的錯誤。